才伸劫火光中问,便解随他去复回。
回到悔来坡下路,乱山依旧碧崔嵬。
才伸劫火光中问,便解随他去复回。
回到悔来坡下路,乱山依旧碧崔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颂古二十一首》中的第十八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对生命与轮回的深刻思考。
“才伸劫火光中问”,开篇以“劫火”象征生命的苦难与考验,暗示在人生的磨难中,人们会提出疑问,寻求解脱之道。“便解随他去复回”,接着描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能够放下自我,顺应命运的安排,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找到重新开始的力量,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回到悔来坡下路,乱山依旧碧崔嵬。”最后两句,诗人以“悔来坡下路”比喻人生旅程中的反思与觉悟,尽管经历了风雨,山川依旧壮丽,寓意着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内心的成长与智慧都会使我们更加坚韧不拔,最终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性深层次的洞察,引人深思。
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
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
形势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
孤青似竹更飕飔,阔白如波长浩渺。
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难寻奥。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