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恨春日少,况遭风雨多。
桃李冷不觉,□□如浊河。
广陌断游骑,寂不闻行歌。
方其正雨时,乐事空蹉跎。
晴来又累朝,日暖风祥和。
红入桃李枝,绿转池塘波。
何曾到花下,把酒呼青蛾。
屈指九十期,今已一半过。
系日乏长绳,欲却无神戈。
花落解笑人,谓我前言何。
常恨春日少,况遭风雨多。
桃李冷不觉,□□如浊河。
广陌断游骑,寂不闻行歌。
方其正雨时,乐事空蹉跎。
晴来又累朝,日暖风祥和。
红入桃李枝,绿转池塘波。
何曾到花下,把酒呼青蛾。
屈指九十期,今已一半过。
系日乏长绳,欲却无神戈。
花落解笑人,谓我前言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向负春游辞》,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与未能及时赏玩的遗憾。首句“常恨春日少,况遭风雨多”直接抒发了对春日短暂且多风雨的感慨。接着,“桃李冷不觉,□□如浊河”运用比喻,形容桃花李花在风雨中凋零,如同浑浊的河流,形象生动。
诗人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色:“广陌断游骑,寂不闻行歌”,路上行人稀少,听不到歌声,显示出雨后的宁静。“方其正雨时,乐事空蹉跎”则表达了错过赏花乐趣的懊悔。然而,雨过天晴后,景色宜人,“红入桃李枝,绿转池塘波”,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诗人遗憾自己未能早些赏花,“何曾到花下,把酒呼青蛾”,设想如果早些赏花,该是多么惬意。最后,他感叹时光匆匆,“屈指九十期,今已一半过”,并意识到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自我宽慰,“系日乏长绳,欲却无神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嘲的语气,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富有生活情趣。
天童仲冬第一句,槎槎牙牙老梅树。
忽开花,一花两花三四五花无数花。
清不可誇,香不可誇。
散作春容吹草木,衲僧个个顶门秃。
蓦劄变怪,狂风暴雨交衮,大地雪漫漫。
老梅树太无端,寒冻摩挲鼻孔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