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上后园山脚》
《又上后园山脚》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

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

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

逝水自朝宗,镇名各其方。

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

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

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

朝廷任猛将,远夺戎虏场。

到今事反覆,故老泪万行。

龟蒙不复见,况乃怀旧乡。

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

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

瘴毒猿鸟落,峡乾南日黄。

秋风亦已起,江汉始如汤。

登高欲有往,荡析川无梁。

哀彼远征人,去家死路旁。

不及祖父茔,累累冢相当。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òushànghòuyuánshānjiǎo
táng /

yóushāndōngdōngyuèyáng
qióngqiūguānjiǎoshǒuwànghuāng

zhūzhùháohǎichuīshang
shōukùnyòngshìxuánmíngwèiqiángliáng

shìshuǐcháozōngzhènmíngfāng
píngyuánqiáocuìnóngfèigēngsāng

fēiguānfēngdiāocéngshìshùshāng
shíguóyòngshǒubiānjiāng

cháotíngrènměngjiāngyuǎnduóróngchǎng
dàojīnshìfǎnlǎolèiwànxíng

guīméngjiànkuàngnǎi怀huáijiùxiāng
fèiwěishǔjiǔzhànchūzhōngcháng

yōuláizhàngxiájiàngèngshànglínběigāng
zhàngyuánniǎoluòxiágānnánhuáng

qiūfēngjiānghànshǐtāng
dēnggāoyǒuwǎngdàngchuānliáng

āiyuǎnzhēngrénjiāpáng
yínglèilèizhǒngxiāngdāng

翻译
昔日我游历山东,想起在东岳阳嬉戏的时光。
深秋时节,我在日观台上站立,抬头远望广阔的四方。
红色的山崖仿佛能承载毫发,碧绿的大海吹动着我的衣裳。
蓐收神疲惫,玄冥势力强大。
流水自然归向大海,各地都有各自的名称。
平原上只有我孤独憔悴,农夫们的劳力荒废了耕田和养蚕。
并非风雨使人生病,而是戍守边疆的苦痛所致。
那时国家富饶,足以守卫边疆。
朝廷任用勇猛将领,远征敌阵取得胜利。
如今情况反转,老人们泪流满面。
再也见不到龟蒙,更怀念那故乡。
长期征战使我肺衰竭,骨瘦如柴,心中发热。
忧郁时,我持剑倚杖,登上林北的山岗。
毒气弥漫,猿鸟坠落,南边的太阳变得暗淡。
秋风已起,江汉之水热如沸汤。
想要登高远行,却发现河流无桥可渡。
哀怜那些远征的人,他们在远离家乡的路上死去。
他们的墓地不及祖辈,一座座坟墓排列成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游历山东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战乱与国事的忧虑。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开篇便是对过去行旅山东之事的回忆,东岳阳是泰山脚下的一个地方,这里提及了诗人曾经在那里游戏、游历的快乐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心境和景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在这里,“穷秋”指的是深秋,而“矫首望八荒”则是形容诗人仰望天际,心怀壮志。朱崖、碧海都是夸张的手法,用来描写山高海广的壮丽景象。

然而,从“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开始,诗人的情绪发生了转变。这几句透露出了战乱连年,国力衰弱的情形。蓐收指的是军队的集结,而玄冥蔚强梁则是对战事的描述。

以下几句:“逝水自朝宗,镇名各其方。”表达了河流自东向西流淌,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名字和特点,这里隐含着对国家分裂、地方割据现象的感慨。接着,“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则是描绘战乱影响下的荒凉景象,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这几句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事的变迁,并非单纯因为自然原因,而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戍役指的是长期的边疆守卫,这里暗示着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创伤。

“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这句表达了过去国家强盛、财力丰厚,可以轻易守护边疆的状况。紧接着,“朝廷任猛将,远夺戎虏场。”则是对当年朝廷重用勇猛将领,远征敌人的战功的赞颂。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局势发生了变化。“到今事反覆,故老泪万行。”这是诗人对于历史翻转、世事变迁的感叹,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不能复返的无奈和悲哀。

“龟蒙不复见,况乃怀旧乡。”这里提及了无法再见到的龟蒙(可能是指某地名胜或古迹),诗人因此更加怀念故土。接下来的几句:“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则形容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身体的摧残。

“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是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忧虑和准备再次上山的决心。林北冈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者战场。

“瘴毒猿鸟落,峡乾南日黄。”这几句描绘了战乱中的荒凉景象,以及自然界的异变。瘴毒可能指的是战争中使用的毒药或瘴气,而猿鸟落则是对野兽逃离的描述。

“秋风亦已起,江汉始如汤。”表达了秋季的到来,以及河流水位上涨的情景,这里有着强烈的战乱氛围。

最后,“登高欲有往,荡析川无梁。”则是诗人在战争的背景下,对远方故土的向往和对无法跨越的河流(可能是指战火纷飞、交通中断)的无奈。这里的“登高”是为了更好地望向远方。

“哀彼远征人,去家死路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征士兵的悲悯,他们离开家园,在死亡的道路上行走。

全诗最后,“不及祖父茔,累累冢相当。”是对逝者安息之地的描绘,以及对无法到达先祖墓地的哀叹。祖父茔指的是祖辈的坟墓,而累累冢相当则形容了连绵不绝的坟墓,表现出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深重的哀思。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美好时光与战乱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咏玉兰二首·其一

珊珊杂佩曳明珰,宴赏宜铺七宝床。

种就蓝田偏绰约,移栽湘浦更芬芳。

琼琚已结同心带,蘅杜难分入室香。

借问宁馨谁得似?秦楼少妇谢家郎。

(0)

陈孟长自新会过访居停小园赋别

传书久欲问桃源,果挟扁舟到小园。

季布千金酬宿诺,平原十日对清樽。

论文白社人如玉,归隐青山席是门。

此去盈盈衣带水,相思时为寄兰荪。

(0)

秋夜读曹能始集却寄兼怀谢在杭

铃阁西风入夜清,闲披雅调想高情。

霞衣迥立云中客,凤吹遥传世外声。

仕路十年仙共谪,秋心千里月同明。

逍遥楼下江如练,谁对玄晖弄晚晴?

(0)

哭陈仪翔年兄十二首·其二

行色西风秋气悲,哭君还记送君时。

缝衣堂上才离母,裹药舟中已挟医。

鸡骨支床随日瘦,狐邱归榇隔年迟。

可怜属纩依僮仆,哀怨惟凭吊鹤知。

(0)

秋夜同林垂之昆季邀周明府适园泛舟弄月赋

丹霞吐月上东方,兰桨沿洄夜未央。

桂阙遥闻仙子佩,池荷新染令公香。

临风奏笛龙吟水,倚槛呼卢露湛觞。

休羡南楼多逸兴,乘槎还胜据胡床。

(0)

城中小筑新成夏月馀凉堪贾虽仅容膝亦颇远俗漫裁十律以畅幽襟·其三

好风凉月不须赊,鼓吹新来一部蛙。

已判形骸如土木,何妨城郭领烟霞。

日长留客惟看竹,雨后逢人但觅花。

莫怪投闲耽市隐,山中还有白云家。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