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热屏人事,偃卧慵巾裳。
过门二三友,失喜跣下床。
鸣驺出华陌,联辔遵野塘。
崇轩俯万荷,濯濯涵波光。
都忘瘴海中,疑堕玉井傍。
远无膏粉气,近有冰雪凉。
制叶可以衣,采菂可以尝。
离骚谱灵草,品尔列众芳。
似曾识三闾,安肯肖六郎。
词人更儇薄,比咏犹妃嫱。
曷不观兹华,意色和而庄。
风吹月露洗,岂若冶与倡。
众方慕绝艳,谁能参微香。
余诗纵枯淡,一扫时世妆。
执热屏人事,偃卧慵巾裳。
过门二三友,失喜跣下床。
鸣驺出华陌,联辔遵野塘。
崇轩俯万荷,濯濯涵波光。
都忘瘴海中,疑堕玉井傍。
远无膏粉气,近有冰雪凉。
制叶可以衣,采菂可以尝。
离骚谱灵草,品尔列众芳。
似曾识三闾,安肯肖六郎。
词人更儇薄,比咏犹妃嫱。
曷不观兹华,意色和而庄。
风吹月露洗,岂若冶与倡。
众方慕绝艳,谁能参微香。
余诗纵枯淡,一扫时世妆。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荷花景色的诗篇,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开篇“执热屏人事,偃卧慵巾裳”,形象地表达了炎热季节人们懒散的状态,而“过门二三友,失喜跣下床”则描绘了诗人被朋友们请出游玩的情景,这里的“失喜”表现了诗人的不情愿,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出去。
接下来的“鸣驺出华陌,联辔遵野塘”展示了诗人在田间小路上策马行走的画面。这里的“鸣驺”是指马铃声,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中行进的情景。
紧接着,“崇轩俯万荷,濯濯涵波光”则将视角转向荷花与水面。这里的“崇轩俯万荷”展示了荷花的高大和繁盛,而“濯濯涵波光”则是对水面的描写,通过这样的笔触,诗人传达了一种清凉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都忘瘴海中,疑堕玉井傍”,诗人用了“瘴海”和“玉井”的意象,将荷花与水面联系起来,这里的“忘”和“疑”字眼,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至于下文,“远无膏粉气,近有冰雪凉。制叶可以衣,采菂可以尊”,诗人通过对比荷花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强调了荷花清新的美感和实用价值。这里的“膏粉”是指脂粉香气,“冰雪凉”则形容荷花的清凉。
随后的“离骚谱灵草,品尔列众芳。似曾识三闾,安肯肖六郎”,诗人借古代离骚对神草的描写,以及历史上的名士风采,来比喻荷花的美丽和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
结尾部分,“词人更儇薄,比咏犹妃嫱。曷不观兹华,意色和而庄。风吹月露洗,岂若冶与倡”,诗人通过自谦,表达了对荷花之美的赞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
最后,“众方慕绝艳,谁能参微香。余诗纵枯淡,一扫时世妆”,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以及对后世可能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语言游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