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朝紫清,莲花开绿烟。
尝闻希夷隐,欲学南华仙。
道与寥廓友,形随变化迁。
餐霞倚八极,御气游九天。
静夜披蕊笈,清晨漱瑶泉。
閒临日谷啸,下拂云窗眠。
一朝玉棺坠,委体同蜕蝉。
霓旌自宛转,羽驾何飘翩。
空馀故馆在,遗像犹依然。
嗟吾生已后,不得见当年。
扶摇若可借,永谢区中缘。
太华朝紫清,莲花开绿烟。
尝闻希夷隐,欲学南华仙。
道与寥廓友,形随变化迁。
餐霞倚八极,御气游九天。
静夜披蕊笈,清晨漱瑶泉。
閒临日谷啸,下拂云窗眠。
一朝玉棺坠,委体同蜕蝉。
霓旌自宛转,羽驾何飘翩。
空馀故馆在,遗像犹依然。
嗟吾生已后,不得见当年。
扶摇若可借,永谢区中缘。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范祖禹对陈希夷先生祠堂的赞美和怀念之作。诗人以华山朝霞和莲花绿烟为背景,描绘了陈先生追求仙道的超然形象。他向往希夷先生的隐逸生活,欲效仿南华真人,与天地自然为友,身形随道行变化而迁移。在宁静的夜晚研读经书,清晨则漱饮山泉,享受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陈先生的仙逝如蝉蜕,留下的是华丽的霓旌和飘逸的羽驾,祠堂依旧,他的遗像依然生动。诗人感叹自己生在此后,无缘亲见陈先生的风采。最后表达了对飞翔自由的渴望,希望能够借助扶摇直上九天,永远割舍尘世的牵绊。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少别老逢情更真,中经四十九年春。
青山昨日先君迹,白发而今我辈人。
世数交游诗作證,话生感慨酒淹巡。
旁观莫怪多留恋,求旧原非一面新。
君不见范公嗜义如饮食,范公庇族如羽翼。
亲疏百口百不忧,养生送死皆公力。
公存公亡犹一日,有田供需惠无极。
伐石纪事庄上头,大书特书高十尺。
李君车马有行色,下马读碑三叹息。
若见甘棠思召伯,若对澧流思禹迹。
李君亦岂寻常人,身小才大气正直。
博学强记无与敌,平步便当超九棘。
十年小心职文墨,阶次悠悠鬓将白。
故园已筑梅花庄,此意含仁我先识。
呜呼范公之后多閒田,愿君买接东西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