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恨逐春深,迟休欲缩程。
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
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
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
归恨逐春深,迟休欲缩程。
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
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
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愁绪心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不舍和怀念之情。
“归恨逐春深”一句表明随着春光渐深,诗人的归乡之恨也随之加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无法与这欢快的景象共鸣,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渴望。
“迟休欲缩程”则透露出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不忍心继续前行,似乎想要收短脚步,以便更快地回到那片故土。
接下来的“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两句,更是深化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诗人通过远山的碧绿和落日的辉映,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那遥远的家乡仿佛在夕阳下变得更加鲜明和清晰。
“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荒凉的小道上,看到的是被遗忘的柴门,以及在空寂的村庄中回响着的石头声响。这里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则是对现实生活困顿的一种写照。诗人即便是在外漂泊,也要为生计奔波,乞求蔬菜以果腹,而一夜安歇之事也需精打细算,这种生活的拮据和艰辛,更添了几分归乡的迫切。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琐事的刻画,展现了一位旅人对于故土的深情,以及在异乡漂泊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困顿和无奈。
歌咽翠眉低。湖船客、尊酒谩重携。
正断续斋钟,高峰南北,飘零野褐,太乙东西。
凄凉处,翠连松九里,僧马溅障泥。
葛岭楼台,梦随烟散,吴山宫阙,恨与云齐。
灵峰飞来久,飞不去,有落日断猿啼。
无限风荷废港,露柳荒畦。
岳公英骨,麒麟旧冢,坡仙吟魄,莺燕长堤。
欲吊梅花无句,素壁慵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