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漏》
《闻漏》全文
唐 / 王岳灵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建礼含香处,重城待漏臣。

徐闻传凤诏,晓唱辨鸡人。

银箭残将尽,铜壶漏更新。

催筹当午夜,移刻及三辰。

杳杳从天远,泠泠出禁频。

直疑残漏曙,肃肃对钩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lòu
táng / wángyuèlíng

jiànhánxiāngchùzhòngchéngdàilòuchén
wénchuánfèngzhàoxiǎochàngbiànrén

yínjiàncánjiāngjìntónglòugèngxīn
cuīchóudāngsānchén

yǎoyǎocóngtiānyuǎnlínglíngchūjìnpín
zhícánlòushǔduìgōuchén

注释
建礼:指皇宫中举行礼仪的场所,富含庄严氛围。
含香:形容宫殿中香气弥漫,象征着神圣与尊贵。
重城:多层的城墙,这里代指皇宫,强调其戒备森严。
待漏臣:等待晨漏报时的大臣,表示他们勤于职守,清晨即起准备上朝。
徐闻:缓慢地传开,形容信息传播得不急不躁。
凤诏:皇帝的圣旨,用凤凰比喻,显示出圣旨的尊贵。
晓唱:清晨的报时歌唱,古代用以报时。
鸡人:负责在清晨报时的人。
银箭:古代计时器上的银质刻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铜壶:古代的一种滴漏计时器,通过水滴计算时间。
漏更新:时间经过一夜,到了需要更换新的计时周期的时候。
催筹:更换计时用的筹码,表明时间的推进。
午夜:半夜,一天中时间最深的时刻。
移刻:时间的转移,指时间的流逝。
三辰:日、月、星的总称,这里泛指时间。
杳杳:形容声音幽远,难以捉摸。
从天远:声音似乎来自遥远的天空。
泠泠:声音清冷悦耳。
禁频:频繁地从宫禁中传出。
直疑:直接怀疑,感觉上像是。
残漏:夜尽时分,漏壶中的水即将滴尽。
肃肃:庄严肃穆的样子。
钩陈:星宿名,也指代皇宫,这里象征着朝廷或帝王的居所。
翻译
在庄严的宫殿中弥漫着芬芳,忠诚的大臣们在重重城墙内等待着晨漏报时。
缓缓传来皇帝的圣旨如同凤凰之鸣,清晨的更鼓声辨识着司晨者的报时。
银质的箭形刻度即将耗尽,而铜壶中的水滴却标志着时间再次更新。
在午夜时分催促着更筹的更换,时间的流转触及了日、月、星三辰。
悠远的声音似乎从天际传来,冷冷清清地频繁穿越宫禁。
直觉上仿佛是在漫长的夜尽时分,庄严地面对着宫中的星宿陈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官员在深夜等待天亮的场景,反映了古代官员严格的生活纪律和对时间的精确把控。诗人以“建礼含香处”开篇,设置了一种超凡脱俗、清幽雅致的氛围。“重城待漏臣”,则是说在深邃的城中,有官员在等待漏壶滴水报时。

接着,“徐闻传凤诏,晓唱辨鸡人”表达了官员们在接到皇帝的命令后,在清晨即开始工作的声音。这里的“凤诏”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不可违抗,而“辨鸡人”则是说人们在鸡叫时分辨早晨的第一缕光线。

“银箭残将尽,铜壶漏更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情景。古代的漏壶以水流来计时,银箭形状的水滴即将滴落,标志着一段时间的结束,同时新的计时又开始。

“催筹当午夜,移刻及三辰”则强调了官员对时间的精确管理。他们在午夜和白天的三个时辰(早上、正午、下午)都要准时处理公务。

最后,“杳杳从天远,泠泠出禁频”、“直疑残漏曙,肃肃对钩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对于日出的期待与等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们对于时间的敬畏和对职责的忠诚,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在束缚中等待黎明到来的无奈情怀。

作者介绍

王岳灵
朝代:唐   籍贯:河东桑泉

河东桑泉人。玄宗开元中进士。天宝中,官监察御史。后官至户部员外郎。工诗文。
猜你喜欢

秋夜枕上偶成

七月西风捲残暑,砌外蕉梢响寒雨。

青蝇敛翼蜩收声,楼上逢逢夜将午。

徽弦信手酒自倾,一杯一杯宫羽成。

醉头着枕百事置,梦残睡足天未明。

(0)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其二

一麾局促楚江东,时喜邻藩好信通。

坐厌文书朱墨里,静思谈笑圣贤中。

浮瓯小试茶膏白,照眼分尝荔子红。

想见高堂分凫鹜,竞追乐事赏年丰。

(0)

次韵叶硕夫南归见贻·其一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

相期老眼横摇碧,莫着征衫走软红。

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

三年小试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0)

句·其九

东湖同住水云家。

(0)

宫柳不知兴废事,春来还是绿纤纤。

(0)

勿讶韦郎誇酷似,情知苏子赋归来。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