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丹阳郭,维舟旅思违。
蝉随江柳报,萤带野烟飞。
练水乘秋满,吴关入望微。
宁知垂翼鸟,犹畏弋人机。
日暮丹阳郭,维舟旅思违。
蝉随江柳报,萤带野烟飞。
练水乘秋满,吴关入望微。
宁知垂翼鸟,犹畏弋人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丹阳城外停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羁旅愁绪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首联“日暮丹阳郭,维舟旅思违”点明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停泊在丹阳城外,心中涌起的是难以排遣的旅居之愁。这里的“维舟”不仅指船只的停泊,也暗含着诗人情感的寄托与归宿的渴望。
颔联“蝉随江柳报,萤带野烟飞”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夜幕降临时的景象。蝉声伴随着江边的柳树,仿佛在为旅人报时,而萤火虫在田野间的烟雾中翩翩起舞,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这两句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颈联“练水乘秋满,吴关入望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秋天的湖面波光粼粼,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四周的景物。而远处的吴关,虽然隐约可见,却显得模糊不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远方的未知。
尾联“宁知垂翼鸟,犹畏弋人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垂翼鸟象征着追求自由的心灵,然而即使在天空翱翔,也难免会受到猎人的威胁。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生存状态的感慨,也是对人类社会中自由与束缚关系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舟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张侯归静居,堂宇结四隅。
堂中何所有,书画罗签厨。
四堂各异名,名异义亦殊。
夷心与会真,内以道德娱。
清白及金兰,外为子孙模。
西南夜落蟾,东北朝生乌。
天门风相通,盛衰理可无。
茜尔松桧树,间之花石株。
雨晴气候佳,邻里或来俱。
遣摘班林笋,共持香粳盂。
饭毕循径行,不使僮仆扶。
所至旧衣坐,遍历日过晡。
时遇园果熟,甘浆而粉肤。
就枝掇鲜美,咀味销冰酥。
以此乐岁月,岂是忘形躯。
礼法不我弃,劳吝不我纡。
上不愧二疏,下不泛五湖。
自有逍遥趣,幸世遭唐虞。
跃马清明前,行将拜孤垄。
松吹送悲声,缘缨泪如涌。
三岁宰南方,奠斝阻亲捧。
山下独徘徊,雨来云蓊蓊。
自昔揭阳郡,刺史惟韩侯。
韩侯初来时,问吏泷水头。
到官谕鳄鱼,夜失风雨湫。
乃知抱正直,异类尚听谋。
潮虽处南粤,礼义无遐陬。
勿言古殊今,唯在政教修。
适闻豫章士,勇往登犀舟。
不畏恶溪恶,叠鼓齐歌讴。
远持天子命,水物当自囚。
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列藩环王都,遂分东西道。
统制连别京,守臣多硕老。
外台持权纲,才具必美好。
公今且更践,入用颇不早。
乃令山东粟,饷馈岁可保。
古路趋汶阳,长风吹绿草。
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
新罢吴官来,又随越舸发。
连宰吴越间,皆迩蛟鼍窟。
伯氏复同郡,邑境接民垡。
宁将内隔外,正似肉附骨。
姚江遗鱼蟹,稽山奉笋蕨。
足得相交欢,高堂未华发。
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
紫微星宿何煌煌,掖垣华阁上相当。
舍人亦与泰阶近,两两联裾如雁行。
其间飞星入王垒,天子赐告归故乡。
锦鞯金辔照栈去,文园渴令难可望。
杨雄位卑才执戟,岂有爵禄多文章。
石公官显职且贵,还家展墓酹椒浆。
太守趋尘里人避,岷山松柏风凄凉。
椎牛行酒与耆旧,耆旧醉归呼此郎。
公置名分共其乐,敦厚世俗时陶唐。
郎呼只作曩日视,安知锵玉侍明光。
归来却向凤池直,诏言一出称庙堂。
庙堂萧曹不草草,润色鼓动辞琅琅。
鳌头蓬莱便可到,蜀人更贺烹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