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谢师直南阳上坟》
《送谢师直南阳上坟》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跃马清明前,行将拜孤垄。

松吹送悲声,缘缨泪如涌。

三岁宰南方,奠斝阻亲捧。

山下独徘徊,雨来云蓊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xièshīzhínányángshàngfén
sòng / méiyáochén

yuèqīngmíngqiánxíngjiāngbàilǒng

sōngchuīsòngbēishēngyuányīnglèiyǒng

sānsuìzǎinánfāngdiànjiǎqīnpěng

shānxiàpáihuáiláiyúnwěngwěng

翻译
在清明节前跃马前行,即将拜祭孤独的坟墓。
松风吹过,带来哀伤的声音,泪水沿着帽带如泉水般涌出。
他曾掌管南方三年,如今祭酒之礼无法亲手奉上。
独自在山下徘徊,雨落下来,云雾缭绕。
注释
跃马:骑马。
清明:中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
孤垄:孤独的坟墓。
松吹:松树间的风声,象征哀悼。
缘缨:系在帽子上的带子,这里指泪水滑落。
涌:像泉水般流出。
宰:治理,管理。
奠斝:古代祭祀时用的酒杯。
亲捧:亲自捧持。
山下:地点描述。
徘徊:来回走动,表示思绪不宁。
蓊蓊:形容云雾浓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谢师直南阳上坟》,描绘了清明时节送别友人谢师直前往南方祭扫先人的场景。首句“跃马清明前”写出了时令与活动,清明节临近,友人骑马赶路,气氛庄重。接着,“行将拜孤垄”暗示了墓地的荒凉,以及即将举行的哀悼仪式。

“松吹送悲声”运用了象征手法,松风吹过,仿佛带来了哀思和悲泣之声,增添了哀愁的氛围。“缘缨泪如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泪水沿着帽带流淌,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伤感。

“三岁宰南方”可能指的是友人在外地任职多年,这次回来是为了尽孝,但遗憾的是不能亲自为亲人献上祭品。“奠斝阻亲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法亲身参与的遗憾,斝(古代酒器)不能由自己亲手举起。

最后两句“山下独徘徊,雨来云蓊蓊”,诗人想象友人在山下独自徘徊,天空阴沉,乌云密布,雨水将至,这既是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孤独心情的深深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清明祭扫的哀思与离别的苦涩,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新柳

鹅黄浅淡雪初消,拂水拖烟已万条。

小得春风都解舞,憎他绝似阿蛮腰。

(0)

题林氏画册·其二

花总如生白不知,黄筌神妙让徐熙。

绝怜点染惟丹粉,没骨图成多折枝。

(0)

广州北郊作·其一

朝台秋草白茫茫,化作龙堆四十霜。

鬼火不随风雨灭,光芒知是谷蠡王。

(0)

咏李陵·其二

战鼓无声夜半时,三军矢尽尺刀持。

生降暂作裨王去,欲效曹柯汉不知。

(0)

春水

春水诸鱼啸子时,西江步步有渔师。

雨多榕叶溪流塞,细拨文涟下钓丝。

(0)

题王给谏乌丝红袖图·其三

西从西岳至罗浮,诗满天边二石楼。

五色仙禽多狡狯,麻姑教向使君求。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