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许寒山。
而今却向天台去,击动寒岩莫与闲。
作伴才消木上座,同流初未许寒山。
而今却向天台去,击动寒岩莫与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慧空在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首句“作伴才消木上座”,生动地展现了与友人的相聚时光如同木上座般短暂,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接着,“同流初未许寒山”一句,通过比喻手法,暗示了起初并未预料到会与寒山这样的高僧结缘,强调了这次相遇的意外与珍贵。
后两句“而今却向天台去,击动寒岩莫与闲”,则透露出诗人即将离开,前往天台山的决定。他希望在离开前,能与寒山一同击动寒岩,寓意着通过这种仪式性的行为,留下深刻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雷峰孤顶谁家路,上兮下兮复何故。
曾列三千一半徒,我今独满当时数。
鲸麟麟,龙鳞鳞,坤维高步生清尘。
休云裴相慕黄檗,额有圆珠七尺身。
利禅者,利禅者,倚天长剑应牢把。
或谓风云不再来,谁为苍苍分昼夜。
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陌花街。
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
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
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
风流,贤太守,能笼翠羽,宜醉金钗。
且留取垂杨,掩映厅阶。
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
知恩否,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