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山中坐,兀兀二旬馀。
澹然心无事,宛若生民初。
流泉当几席,众山立庭除。
高树依岩秀,修篁夹路疏。
所至得心赏,终日欣欣如。
流光易差沱,此日良不虚。
寄言缮性者,速驾深山居。
偶来山中坐,兀兀二旬馀。
澹然心无事,宛若生民初。
流泉当几席,众山立庭除。
高树依岩秀,修篁夹路疏。
所至得心赏,终日欣欣如。
流光易差沱,此日良不虚。
寄言缮性者,速驾深山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静坐独处的宁静生活。诗中以“偶来山中坐,兀兀二旬馀”开篇,点明了诗人偶然来到山中,静坐了二十多天的情景。接着,“澹然心无事,宛若生民初”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仿佛回到了人类最初的生活状态。
“流泉当几席,众山立庭除”描绘了山中清泉潺潺,如同置于桌案之上,群山巍峨,仿佛矗立在庭院之外的景象。而“高树依岩秀,修篁夹路疏”则通过高大的树木和稀疏的竹林,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自然之美。
“所至得心赏,终日欣欣如”表明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心灵的满足与喜悦,这种愉悦之情持续了一整天。“流光易差沱,此日良不虚”则感叹时光易逝,但今日的时光并未虚度,充满了意义。
最后,“寄言缮性者,速驾深山居”是对那些追求内心修养的人的劝告,鼓励他们尽快来到深山中居住,体验这种宁静与纯净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深刻体验。
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度材垂后俭,选胜掩前功。
云构中央起,烟波四面通。
乍疑游汗漫,稍似入崆峒。
廛闬高低尽,山河表里穷。
峰恋从地碧,宫观倚天红。
灵槛如朝蜃,飞桥状晚虹。
曙霞晴错落,夕霭湿葱茏。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有时闲讲德,永日静观风。
玉斝飞无算,金铙奏未终。
重筵开玳瑁,上客集鹓鸿。
接武空惭蹇,修文敢并雄。
岂须登岘首,然后奉羊公。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