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碧草绿杨歧路。
况是长亭暮。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
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
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碧草绿杨歧路。
况是长亭暮。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
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的哀愁景象,以莺燕的愁苦和落花如红雨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寂静而感伤的氛围。"碧草绿杨歧路"展现了离别时的迷茫与道路的分岔,暗示着行人的孤独和旅途的不确定。"长亭暮"进一步加重了离别的凄凉,暗示着送别的场景发生在傍晚,更添离别之苦。
诗人以"少年行客情难诉"表达年轻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无法言说的离愁别绪只能对着东风默默哭泣,显得尤为动人。"目断两三烟树"描绘出视线尽头稀疏的烟树,象征着远方的希望和思念,而"翠隔江淹浦"则以江水和远方的渡口,增添了空间的辽阔和离别的遥远感。
总的来说,这首《桃源忆故人·其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宋朝欧阳修笔下春天离别时的哀婉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感逝悲来,耳顺年华,匆匆去将。
叹萧疏白鬓,安仁易老,笑啼黄口,伯道堪伤。
草木同枯,松楸盼断,先垄阿谁奠酒浆。
低徊想、怕石枰了局,金鼓收场。少时意气飞扬。
到晚境方知梦里忙。
甚论交任侠,可称肝胆,钟情尚义,都冷心肠。
病孰怜侬,愁还苦我,悔为他人做嫁裳。
回头望、已无边暮霭,有限斜阳。
携尊欲上层楼,曲廊深掩疑无路。
那知姑射,词人三四,居然占据。
我自消闲,随缘最好,何劳相妒。
只荒凉池馆,衰菱坏芰,也算得、赏心处。
经过重重殿宇。好一似、梦中曾住。
几丝垂柳,几竿修竹,扶苏如故。
五十三参,逢僧一笑,拈花顿悟。
羡蒲团坐破,壶天小隐,暂游仙去。
素豪曾托。湘冥情弄笔,古思绵藐。
问画里、何许江南,尽烟送暝寒,黛舒春薄。
石帚重来,画能语、慰人离索。
等残山剩水,甚处买园,理料花药。予怀喻君未若。
又波鲸舍鵩,清徵酸角。
漫说词客凄凉,只天水无情,梦也荒却。
怨墨相思,怎寄语、灯前红萼。
正春来、忆人念往,泪痕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