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沿溪略约通。新黄着树露初浓。
何年梵宇依山筑,疏澹雕檐向晚红。
才暮霭,早清钟。云归不复问行踪。
惨林浅水秋初觉,时节蘼人燕又鸿。
一径沿溪略约通。新黄着树露初浓。
何年梵宇依山筑,疏澹雕檐向晚红。
才暮霭,早清钟。云归不复问行踪。
惨林浅水秋初觉,时节蘼人燕又鸿。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山间小径的宁静景象。"一径沿溪略约通",展现了小路蜿蜒曲折,傍溪而行的幽深意境。"新黄着树露初浓",点染出树叶在晨露中泛着微黄,清新而湿润的秋意。
"何年梵宇依山筑",暗示了山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历史悠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疏澹雕檐向晚红",描绘了夕阳下寺庙的檐角装饰虽简朴,但色彩斑斓,增添了几分静谧中的生动。
"才暮霭,早清钟",傍晚时分,薄雾升起,寺庙的钟声悠扬,打破了一天的宁静,引人遐想。"云归不复问行踪",表达了诗人对云雾飘散的自然景象的欣赏,也流露出超然物外的心境。
"惨林浅水秋初觉,时节蘼人燕又鸿",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树林深浅不一,水面微波荡漾,秋意渐浓,而燕子南飞,大雁北归,象征着时光流转,人事更迭。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寺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禅意之美。姚华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其作品融合了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情怀与现代审美,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