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温馨画面。开篇“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两句,交代了背景:在杨氏的书院里,一个叫做“淮王”的人物带着酒品经过这里,暗示这是一个文化交流或者是宴会的场合。
接着,“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出了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的交融。阑(栏杆)旁的小鸟开始啼叫,与人们谈论经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坐久”表明聚会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而“落花多”则描绘出春意浓厚,花瓣随风飘落的情景。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两句,则通过对光线和树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白日过午,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小路上,如同银色的蜡烛;而“林开散玉珂”则形象地表达了穿行于林间小径时,感觉到的是如同珍贵玉石一般的清新空气。
最后,“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两句,勾勒出了诗人对于这次聚会的感慨。城市的城门尚未打开,但诗人的心中已经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同时,“前路拥笙歌”则描绘出一幅人们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和乐歌唱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欢快且无忧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享受与向往。
雨映青山访谪仙,公厨分酿割肥鲜。
酣歌一曲西风里,顿失羁愁向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