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前驱朱两轮,后车蓝缕载穷宾。
开门叵复见此客,看竹何须问主人。
坐久风云欲回薄,雨馀钟磬忽清新。
隔墙便是城西寺,应有高僧住契真。
别驾前驱朱两轮,后车蓝缕载穷宾。
开门叵复见此客,看竹何须问主人。
坐久风云欲回薄,雨馀钟磬忽清新。
隔墙便是城西寺,应有高僧住契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周秀实通判游览欧阳炳文园,傍晚时分又经过隆庆寺,最后在契真亭停留的情景。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别驾前驱朱两轮”,以“朱两轮”象征太阳,暗示时间的推移,别驾(官职名)引领着旅程,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接着“后车蓝缕载穷宾”,描绘了跟随的车辆装载着疲惫的宾客,暗含旅途劳顿之意。
“开门叵复见此客”,表达了对突然出现陌生访客的惊讶,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意外的惊喜。接下来“看竹何须问主人”,则通过询问是否需要主人指引来观赏竹林,巧妙地引出下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坐久风云欲回薄,雨馀钟磬忽清新”,描述了长时间静坐后,仿佛天地间风云变幻,雨后的钟声与磬音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含了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最后“隔墙便是城西寺,应有高僧住契真”,点明了地点,暗示了寺庙的存在,以及可能遇到的高僧,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禅意与超脱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行中的偶遇之美,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视角。
梦登莲华峰,举手摩青天。
道人洗我心,相与掬飞泉。
风吹青霞佩,飘若云中仙。
下视尘世人,扰扰纷腥膻。
直欲叫苍穹,生灵日熬煎。
安得侧仙掌,狂澜回百川。
一洗胡羯尘,万骑还全燕。
功成不受赏,弃之若浮烟。
金膏换绿发,玉液炼丹田。
金丹如可冀,脱屣区中缘。
闲寻碧玉调,朗咏青苔篇。
还骑双白鹤,飞下青山巅。
空林飞彩逐丝轻,瑞日重光特易晴。
岁岁都人望行乐,六旂遥映百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