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曜真仙人京,太守入山天乐鸣。
洞天日月一沐浴,碧鸡红翠生光明。
天教太守主双岳,神君元是长庚生。
药市酒田暮治事,琪花瑶草朝省耕。
仁爱使民尽眉寿,岂徒一身聃与彭。
东浮西罗恣攀陟,车轮蛱蝶同身轻。
鲍女飞猿尚蹩躠,葛公哑虎徒狰狞。
铁桥自可到银汉,玉柱何用探金庭。
踏穷四百三十二,一峰一峰图且经。
泉源福地置飞阁,真一法酒留丹铭。
金马且复隐星宿,玉蟾岂必辞公卿。
冲虚玉简多秘祝,先为苍生求太平。
朱明曜真仙人京,太守入山天乐鸣。
洞天日月一沐浴,碧鸡红翠生光明。
天教太守主双岳,神君元是长庚生。
药市酒田暮治事,琪花瑶草朝省耕。
仁爱使民尽眉寿,岂徒一身聃与彭。
东浮西罗恣攀陟,车轮蛱蝶同身轻。
鲍女飞猿尚蹩躠,葛公哑虎徒狰狞。
铁桥自可到银汉,玉柱何用探金庭。
踏穷四百三十二,一峰一峰图且经。
泉源福地置飞阁,真一法酒留丹铭。
金马且复隐星宿,玉蟾岂必辞公卿。
冲虚玉简多秘祝,先为苍生求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太守王子千首次进入罗浮山,入住冲虚观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川之美、神仙之境以及太守的高尚品德。
首句“朱明曜真仙人京”以“朱明”象征夏日的光明,暗示太守如同仙人般超凡脱俗。“太守入山天乐鸣”则描绘了太守进入山林时,仿佛天籁之音响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
接着,“洞天日月一沐浴,碧鸡红翠生光明”通过“沐浴”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山中日月的光辉与生机,同时“碧鸡红翠”描绘了山林的色彩斑斓,充满活力。
“天教太守主双岳,神君元是长庚生”表达了上天赋予太守管理山岳的责任,同时也暗示太守与神仙有着某种联系,具有非凡的品质。
“药市酒田暮治事,琪花瑶草朝省耕”展现了太守不仅治理地方事务,还亲自参与农耕,体现了其勤政爱民的形象。
“仁爱使民尽眉寿,岂徒一身聃与彭”赞扬了太守的仁爱之心,不仅惠及百姓,也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古代圣贤如老子(聃)和彭祖相提并论。
“东浮西罗恣攀陟,车轮蛱蝶同身轻”描绘了太守在山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无论是车轮还是蝴蝶都显得轻盈自在,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鲍女飞猿尚蹩躠,葛公哑虎徒狰狞”通过对比,强调了太守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相处,而那些不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则显得笨拙或凶猛。
“铁桥自可到银汉,玉柱何用探金庭”表达了太守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铁桥可以通向银河,玉柱无需探寻金庭,意味着他渴望超越世俗,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踏穷四百三十二,一峰一峰图且经”描述了太守在山中跋涉,每一步都留下了足迹,每一座山峰都成为了他旅程中的记忆。
“泉源福地置飞阁,真一法酒留丹铭”描绘了太守在山中建造的建筑和活动,如在泉源和福地设立飞阁,品尝真一法酒,并留下铭文,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道家文化的认同。
“金马且复隐星宿,玉蟾岂必辞公卿”表达了太守虽然身处山林,但心怀天下,不放弃与世间的联系,同时也暗示了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行,还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冲虚玉简多秘祝,先为苍生求太平”最后点明了太守内心深处的追求——通过修炼和祈祷,为百姓祈求和平与安宁,体现了他作为领导者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太守入山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人生逾四十,朝日已过午。
一违少壮乐,日迫老病苦。
丹心变为灰,白发粲可数。
惟当理锄耰,教子蓺稷黍。
谁令触网罗,展转在荆楚。
平生手足亲,但作十日语。
朝游隔提携,夜卧困烝煮。
未歌《棠棣》诗,已治刍灵祖。
士生际风云,富贵若骑虎。
奈何贫贱中,所欲空龃龉。
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
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
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
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
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
孤船会复见洲渚,小车未用安羊鹿。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
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归期两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