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与不传亡,优劣谁堪品二王。
地下右军如可作,讵将知己许文皇。
古人已与不传亡,优劣谁堪品二王。
地下右军如可作,讵将知己许文皇。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题二王帖(其三)》。姚鼐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和王献之(合称“二王”)作品的深刻思考与评价。
诗中首句“古人已与不传亡”,感叹古代大师的技艺已经失传,表达了对传统艺术传承断裂的惋惜之情。接着,“优劣谁堪品二王”一句,提出如何评判二王书法艺术高下的问题,体现了对二王书法艺术的深入探讨和高度关注。
后两句“地下右军如可作,讵将知己许文皇”,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假设如果王羲之(右军是其字)在地下能再次创作,他是否愿意将自己的作品献给文皇(这里指代皇帝或其他权威人物)。通过这一假设,诗人表达了对二王作品独特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审美标准的反思。
整首诗以对古代书法大师的敬仰为起点,深入探讨了艺术传承、作品评价以及艺术家与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鉴赏力和人文关怀。
百年身似客,浩荡世间游。
入望青山好,梦魂偏我留。
我家巫山十二峰,浮江直过巴陵东。
潇湘水与苍梧通,环绕衡岳青冥中。
扁舟白云不可度,杖藜蜡屐乘春风。
山光浮动可揽结,云舒霞卷飞烟虹。
深岩大壑翠巘列,足力已到心无穷。
群峰迤逦势不竞,上尽祝融五千仞。
祝融峰高天更高,太空人世如牛毛。
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蓬莱羽化慕神仙,神仙渺茫何处传。
雪山清净问因缘,未识乾坤造化权。
独立高寒明月里,此心无著已怡然。
从今识尽青山好,归向人间别看天。
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
春衫欺雨任教冷,病眼得山元自明。
抹黛浓岚围坐晚,揉蓝新渌没篙清。
栖鸦未到催归去,想被东风笑薄情。
绛台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