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四十六》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四十六》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秋深碧草尚如丝,薄有霜华木叶知。

开尽雁来红几日,炎天未是雁来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季节更替的韵律。

首句“秋深碧草尚如丝”,诗人以“如丝”形容深秋的草地,既突出了草色的深沉与绵延不绝,又暗示了秋天的凉意和大地的静谧。这里的“碧草”与“秋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静美而又略带萧瑟的秋日风光。

次句“薄有霜华木叶知”,进一步描绘了秋霜初降的情景。霜华虽轻,却能被树叶感知,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自然界中微妙的联系,也暗示了秋天的寒冷逐渐加深。通过“薄有”二字,诗人巧妙地表现了霜的轻盈与稀疏,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开尽雁来红几日”,转而关注南飞的大雁。在诗人眼中,雁群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深入,同时也预示着冬季的临近。这里的“开尽”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雁群迁徙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最后一句“炎天未是雁来时”,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夏日炎热的回忆与对秋日凉爽的向往。诗人将炎夏与雁来时进行对比,强调了秋天的凉爽与舒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季节更替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一萼红.春馀夏始,园卉向残,檐果垂熟,绿阴如梦,旧雨不来,即事和白石此解以寓兴

晚帘阴。又韶红换景,兰药已抽簪。

芳援疏篱,珍丛叠架,天似残醉沈沈。

乍过雨、樱桃烂熟,款好语、檐际下幽禽。

旧赏林亭,俊游群屐,呼酒谁临。

还念庾郎憔悴,托临江故宅,倦赋愁心。

蓱迹鸥轻,松巢鹤老,尘外吟境堪寻。

待新句、琅玕遍刻,有清籁、相和冷敲金。

写入溪山画图,闭户云深。

(0)

光风转蕙泛崇兰

幽意本不群,芳根偶然并。

不知石林远,但觉生香近。

(0)

八月十五日夜宴南溪萧氏追忆旧游有怀自成唐兄时以事留滁阳未回

萧家塘上看明月,犹记风光十载前。

长笛夜从山上起,明河晓向座间悬。

重来踪迹伤槎梗,老去情怀怕酒船。

却忆故人京国去,凭高何处望婵娟。

(0)

秋日过宛平县学坐射亭观梅子荷花

旧日曾闻都水监,明时已属泮宫祠。

水通窊地生荷叶,门倚回堤出柳枝。

桥外行人看习射,座隅童子解歌诗。

晚凉云锦偏留客,不记归来马上迟。

(0)

喜家僮至

西行几日离柴扉,还说来时燕子飞。

日射水田禾叶暗,雨浮山陇豆花肥。

池鱼吹水春萍薄,野鸟窥巢夏果稀。

早晚归来酒应熟,便携稚子笑牵衣。

(0)

题友兰堂文丞相所书为子沂赋

友兰堂近古槐边,自昔王家表世贤。

晓露寒沾苍玉佩,秋风香满白云篇。

同心有待成三益,异代相看已百年。

相笔辉辉华匾在,好勤忠孝答皇天。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