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
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
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
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
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
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
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
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
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
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
此诗《咏古(其十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君主暴政以及忠臣义士的感慨。
首句“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描绘了暴君的恶行,将他的欲望比作蛇豕,形象地展现了其贪婪与残忍。接着,“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指出暴政的蔓延,暗示了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描述了昭王流离失所,群臣失序的情景,反映了政治动荡的严重性。“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则通过使者在秦庭哭泣,却得不到公正处理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政治的黑暗与不公。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描绘了入侵者的暴行,以及被征服地区的惨状,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表达了对忠臣义士誓言共赴国难的敬佩之情。
最后,“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总结了忠臣的智慧与勇气,即使在国家存亡之际,他们也能展现出独特的美德,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暴政的危害,赞扬了忠臣义士的高尚品质,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道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