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米南宫,父子同画癖。
油然烟两态,千里入盈尺。
近代宋尚书,笔意妙欲逼。
置之凡格闻,新旧莫辨识。
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
鸿濛迷日月,澒洞飞霹雳。
苍崖晦中断,天阙杳高隔。
洪涛涨无倪,龙虎移窟宅。
农夫怨昏垫,樵牧绝行迹。
破屋两三家,摇撼巳倾侧。
得非杜少陵,无乃陶彭泽。
檐茅委泥泞,篱菊没狼籍。
空江乏舟楫,汗漫安所适。
披图瞻青冥,惆怅至终夕。
昔时米南宫,父子同画癖。
油然烟两态,千里入盈尺。
近代宋尚书,笔意妙欲逼。
置之凡格闻,新旧莫辨识。
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
鸿濛迷日月,澒洞飞霹雳。
苍崖晦中断,天阙杳高隔。
洪涛涨无倪,龙虎移窟宅。
农夫怨昏垫,樵牧绝行迹。
破屋两三家,摇撼巳倾侧。
得非杜少陵,无乃陶彭泽。
檐茅委泥泞,篱菊没狼籍。
空江乏舟楫,汗漫安所适。
披图瞻青冥,惆怅至终夕。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题于宋子章效仿米元晖山水画作的诗。诗中首先赞扬了米氏父子深厚的绘画技艺,他们的作品能将千里江山浓缩在尺幅之间,展现出烟云变幻的生动气象。接着,诗人对宋尚书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笔法精妙,仿佛能与米元晖相媲美,连普通人都难以分辨新旧。
诗人进一步推测,宋尚书可能是米氏的后人,他们之间有着神会自然的默契。画面中的山水意境深远,如鸿蒙混沌,日月迷离,雷霆激荡,山崖险峻,天宇辽阔。画面的变化使得农夫受困,行迹难寻,破屋摇摇欲坠,呈现出荒凉景象。诗人借景抒怀,联想到杜甫和陶渊明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诗人面对这幅画作,感叹江面空旷,舟楫难觅,自己彷徨无处安放,只能长久地凝视,心中充满惆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作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画家才情的赞赏和对世事沧桑的深沉思考。
孤戍迢迢蜀路长,鸟鸣山馆客思乡。
更看绝顶烟霞外,数树岩花照夕阳。
暖掠红香燕燕飞,五云仙佩晓相携。
花开鹦鹉韦郎曲,竹亚虬龙白帝溪。
富贵万场归紫酒,是非千载逐芳泥。
不知多少开元事,露泣春丛向日低。
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
唯喜因过我,须知未贺君。
诗闻安石咏,香见令公熏。
欲首函关路,来披缑岭云。
貂蝉公独步,鸳鹭我同群。
插羽先飞酒,交锋便战文。
镇嵩知表德,定鼎为铭勋。
顾鄙容商洛,徵欢候汝坟。
频年多谑浪,此夕任喧纷。
故态犹应在,行期未要闻。
游藩荣已久,捧袂惜将分。
讵厌杯行疾,唯愁日向曛。
穷阴初莽苍,离思渐氤氲。
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濆。
上谟尊右掖,全略静东军。
万顷徒称量,沧溟讵有垠。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
忧人席不煖,残月马上明。
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
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
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
回见四方人,车轮无留声。
空谷亦堪隐,下田非懒耕。
古人有遗训,饱食非亲荣。
我生礼义乡,少小见太平。
圣贤犹羁旅,况复非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