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车南下拥干旌,带得天威重远城。
暗地鬼神浑破胆,寒潭草木亦知名。
旁搜武士茅茹拔,遴选文儒藻鉴明。
归骑无穷频揽辔,风高瘴海已澄清。
鹭车南下拥干旌,带得天威重远城。
暗地鬼神浑破胆,寒潭草木亦知名。
旁搜武士茅茹拔,遴选文儒藻鉴明。
归骑无穷频揽辔,风高瘴海已澄清。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派遣官员巡视南方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巡视队伍的威严与影响力。首句“鹭车南下拥干旌”以鹭鸟象征官员,形象地描绘了巡视队伍从南方向北方行进的壮观景象,同时“干旌”暗示了官员的权威和地位。接着,“带得天威重远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巡视官员所携带的皇威对远方城市的影响,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息。
“暗地鬼神浑破胆,寒潭草木亦知名”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巡视官员的声威渲染得淋漓尽致。即便是看不见的鬼神也感到恐惧,连深山寒潭中的草木都因他们的到来而闻名,这种夸张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巡视官员的赫赫声威。
“旁搜武士茅茹拔,遴选文儒藻鉴明”则点出了巡视官员不仅关注武力的强盛,更注重选拔文才出众的士人,体现了朝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选拔的公正性。这不仅是对巡视官员个人能力的赞扬,也是对朝廷选贤任能政策的肯定。
最后,“归骑无穷频揽辔,风高瘴海已澄清”描绘了巡视结束后,官员们返回时的场景。尽管行程漫长,但他们的归来标志着南方地区的动荡局面已经得到平息,象征着朝廷的治理效果显著。这里的“风高瘴海已澄清”既是对巡视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朝廷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明代朝廷巡视制度的威严与效能,以及对地方治理的重视,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一船离恨斜阳外,遥凝数行穹翠。
乱藻横陈,崇兰稚密,才过清明天气。鱼儿燕子。
看飞入樯边,皱来波底。
绿柳青帘,趁虚人聚水中沚。
终宵眠亦未稳,早月到篷窗,好夜如洗。
蜡屐谁家,湔裙那处,偏我羁愁千里。心惊不已。
叹百五韶光,袛余馀几。雨甲烟苗,菜花开遍矣。
谏议祠堂在,栖栖托泮林。
雨垣春藓合,风柳莫蝉吟。
湓浦天何远,沙河水自深。
兽炉浮劲气,虬箭递徽音。
社稷谁能奠,经纶而独任。
毁方难入彀,晞古合投簪。
桑海时应变,桃源路可寻。
炎荒终弃置,幕府始浮沉。
宫府分南北,兴亡共古今。
吐言扶白日,回首破层阴。
牢落千年梦,凄清此夜心。
停镳休远躅,呼酒涤烦襟。
宿鸟喧云堞,飞鸿掠月岑。
广陵有馀恨,非直雍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