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试院作·其二》
《试院作·其二》全文
宋 / 王安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秋屋无人见草经,忽惊太乙杖藜青。

秪应烧烛金銮殿,未胜熏香石竹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官场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秋屋无人见草经”,以“秋屋”点明季节与地点,暗示了环境的寂静与空旷。“无人见草经”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感,仿佛连草木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静静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次句“忽惊太乙杖藜青”,突然间,画面中出现了一抹亮色——“太乙杖藜青”。太乙,古代神话中的仙人,这里借指高洁之士或超凡脱俗之人。杖藜,手持藜杖,常用来形容隐士或年迈者。这一句通过“忽惊”二字,营造出一种意外与惊喜的感觉,仿佛在静谧的秋日里,突然遇到了一位不期而遇的智者或隐士,给原本沉寂的画面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后两句“秪应烧烛金銮殿,未胜熏香石竹屏”,转而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了官场。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烧烛金銮殿”的忙碌与权力象征与“熏香石竹屏”的宁静与雅致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一种反思与向往。金銮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象征着权力与繁忙;而石竹屏则是文人雅士书房中的装饰,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追求。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复杂、忙碌生活的某种厌倦或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处境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王安中

王安中
朝代:宋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猜你喜欢

小重山二首·其二

微雪疏疏下凤城,今年寒较甚、近清明。

小桃花落扑帘旌。东风峭,偏倚柳青青。

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

鸟啼频劝曳筇行。花如旧,头白去年人。

(0)

疏影三首·其二

牵萝小住,借槿篱蔓架,商量逃暑。

过了花时,犹有清阴,消得几番梅雨。

垂杨金楼无人惜,枉自学、汉宫新舞。

最怜数、摺芭蕉,解展绿窗愁绪。

多少红芳嫁后,指双鬓渐见,星星如许。

此去江南,便问鸳鸯,也道凌波非故。

横塘旧种田田叶,怕写尽、盘心清露。

等甚时、共载吴娃,醉遍五湖深处。

(0)

扫花游

冶春百五,过几度东风,杏衫寒峭。

雨声易老,恁苔纹点絮,画成吟稿。

绿瘦炉烟,窣地帘垂棼悄。燕归早。

待宿醉醒时,花落多少。烟约今未杳。

但蜡屐商量,可堪芳草。

更移镜棹,认溪光寺影,泼青如瀑。

涩尽啼鹃,知有山桃怨晓。

湿云扫,镇支筇、晋时斜照。

(0)

点绛唇

红杏图中,个侬生小江南佳。

一犁微雨,春色深如许。曲水孤山,多少曾游处。

人如故。十年尘土,梦到金焦去。

(0)

忆江南十九首·其十七

瓶花类,配偶要相当。

太古松津滋菊寿,湛清竹液浴兰芳。枝叶借容光。

(0)

忆江南十九首·其十四

瓶花供,佛手与频婆。

国色虽将心领略,清香更许手摩挲,佳境不能多。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