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萝小住,借槿篱蔓架,商量逃暑。
过了花时,犹有清阴,消得几番梅雨。
垂杨金楼无人惜,枉自学、汉宫新舞。
最怜数、摺芭蕉,解展绿窗愁绪。
多少红芳嫁后,指双鬓渐见,星星如许。
此去江南,便问鸳鸯,也道凌波非故。
横塘旧种田田叶,怕写尽、盘心清露。
等甚时、共载吴娃,醉遍五湖深处。
牵萝小住,借槿篱蔓架,商量逃暑。
过了花时,犹有清阴,消得几番梅雨。
垂杨金楼无人惜,枉自学、汉宫新舞。
最怜数、摺芭蕉,解展绿窗愁绪。
多少红芳嫁后,指双鬓渐见,星星如许。
此去江南,便问鸳鸯,也道凌波非故。
横塘旧种田田叶,怕写尽、盘心清露。
等甚时、共载吴娃,醉遍五湖深处。
这首《疏影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诗中以“牵萝小住”开篇,营造出一种隐逸、静谧的氛围,接着借用了“借槿篱蔓架”来象征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融合。通过“商量逃暑”,表达了对避暑方式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过了花时,犹有清阴,消得几番梅雨”一句,既是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接下来,“垂杨金楼无人惜,枉自学、汉宫新舞”则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无人欣赏的美景与历史中的辉煌进行对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最怜数、摺芭蕉,解展绿窗愁绪”一句,将芭蕉叶的折叠与展开,比喻为内心的愁绪,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随后,“多少红芳嫁后,指双鬓渐见,星星如许”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红颜易老的感慨。
最后,“此去江南,便问鸳鸯,也道凌波非故”一句,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横塘旧种田田叶,怕写尽、盘心清露”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琐碎细节的观察与感悟。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时间、美与回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