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望岱岳,仁心普周被。
难与衲僧角,换却鬼眼睛。
如何望岱岳,仁心普周被。
难与衲僧角,换却鬼眼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泰山(岱岳)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内心的仁爱精神。"如何望岱岳",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对泰山的仰慕和敬畏,暗示着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仁心普周被",则强调了诗人的宽广胸怀,他的仁爱之心如同泰山的覆盖范围一样广大,惠及众生。
接下来,诗人将自己与"衲僧"(出家僧人)相提并论,暗示自己虽非出家人,但同样具有深厚的慈悲情怀,甚至能"换却鬼眼睛",即改变鬼神的心性,体现出诗人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泰山为象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仁爱与道德力量,以及对自我修行的期许,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
水行已兼旬,舟楫苦驰逐。
晨昏侣鲛鳄,出入同雁鹜。
黑风无终竟,白浪仍反覆。
铿茕绝天枢,漰湃折地轴。
旋渊屡倾坠,利石时抵触。
沦丧固非远,哀吁宁辞黩。
皇天实阴骘,兹辰遂平陆。
神魂息漂荡,手足散顽木。
徒侣纷来庆,酒胾及奴仆。
况兹春气和,百草回新绿。
山桃亦多花,逶迤自相属。
枌榆已在迩,旷隔无再宿。
从兹谢奔走,且饭东皋粟。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