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的《察院夜坐》,描绘了夜晚官署寂静的景象和诗人心境的闲适与深思。首句“吏散车马寂”写出了官署下班后,人声马蹄声俱寂的宁静氛围。接着,“月色东城上”点出时间,月光洒满东城,增添了清冷的气氛。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高堂之上,连门窗的轻微声响都消失了,显得格外静谧。他打开书箱,看到文案堆积,但朱笔墨迹已闲置,暗示了公务的繁重与暂时的闲暇。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通过描绘屋檐下的光影和室外的霜气,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和诗人内心的思绪起伏。接下来,诗人庆幸自己耳目暂无烦扰,可以进行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暗指家园的荒芜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作为官员,“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提醒他当前职责在身,政务繁忙。
最后,诗人以“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归隐田园的渴望,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官署的静谧,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期待,寓含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茂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馀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
长安鬻碑者,遗我古鼎铭。
不知其所来,有眼实未经。
凡百十九字,诡怪摹物形。
纵横下点画,不类子与丁。
试考诸传说,其源已冥冥。
宣王石鼓文,气韵殊飘零。
始皇峄山碑,骨骼何竛竮。
我恐鬼哭时,正为此物灵。
安得不死神,提去询大庭。
为我译其辞,读之骇群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