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不流波亦不流,笑他木叶下生愁。
湘君那倩诗人吊,万古洞庭万古秋。
月不流波亦不流,笑他木叶下生愁。
湘君那倩诗人吊,万古洞庭万古秋。
这首诗以洞庭秋月为背景,通过对比与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和深沉思考。
首句“月不流波亦不流”,描绘了月光静照水面,波澜不惊的宁静画面,暗示了月光的恒定与不变。接着,“笑他木叶下生愁”一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木叶的飘落赋予了情感色彩,仿佛木叶在为秋天的来临而感到忧愁,以此反衬出月光的超然与平静。
“湘君那倩诗人吊”一句,借用了湘君与湘夫人相思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最后,“万古洞庭万古秋”则将时间与空间的广阔性融入其中,强调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不变,以及人类情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洞庭秋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历史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灼灼花开溪水上,天气艳阳中。
断桥野岸芳菲满,把碧流、染就嫣红。
沙鸟惊波,游鱼骇浪,春到绡宫。木兰艇趁东风。
好景武陵同。最怜十里五里浅濑,明霞一片轻笼。
渔父旧时应有,恨舍棹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