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霭隔远岫,秋容入平林。
方素仅盈尺,岩谷能许深。
晚霭隔远岫,秋容入平林。
方素仅盈尺,岩谷能许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秋山水的画面,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物之美。"晚霭隔远岫"一句,霭指的是薄雾或轻纱,表达了秋天气候的特点,霭气笼罩在远处的山峦之间,为山水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秋容入平林"则是说秋天的景色已经进入到了开阔的森林中,秋容通常指的是秋天特有的清幽雅致,这里的“入”字,用得十分生动,彷彿可以感受到秋风轻拂过树梢的声音。
接下来的"方素仅盈尺",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一块砚台的形状和大小。方素,一般指的是用石头制成的砚台,这里表明这块砚台是正方形的,大小仅仅是一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到50厘米不等,不同朝代标准不同),显示出诗人对物象的观察之细致。
最后一句"岩谷能许深"则是说这块砚台因为来源于山中的岩石,故而具有天然的纹理和深邃,是能够承载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在这里,诗人的笔触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更融入了对书画创作的心灵寄托。
昔传西湖比西子,但闻其名知其美。
夷光千古以上人,岂有真容遗后世。
未见颜色贵耳食,浪以湖山相比拟。
湖山有知应不受,髯翁何以答吾语。
吁嗟吾因感世道,臧否雌黄率如此。
岂如即景写西湖,图绘真形匪近似。
岁惟二月巡燕晋,留京结撰亲承旨。
归来长卷已搆成,俨置馀杭在棐几。
十景东西斗奇列,两峰南北争雄峙。
晴光雨色无不宜,推敲好句难穷是。
淀池水富惜无山,田盘山好诎于水。
喜其便近每命游,具美明湖辄遐企。
北门学士家临安,少长六一烟霞里。
既得其秀忘其筌,呼吸湖山传神髓。
此图岂独五合妙,绝妙真教拔萃矣。
明年春月驻翠华,亲印證之究所以。
《董邦达西湖图》【清·弘历】昔传西湖比西子,但闻其名知其美。夷光千古以上人,岂有真容遗后世。未见颜色贵耳食,浪以湖山相比拟。湖山有知应不受,髯翁何以答吾语。吁嗟吾因感世道,臧否雌黄率如此。岂如即景写西湖,图绘真形匪近似。岁惟二月巡燕晋,留京结撰亲承旨。归来长卷已搆成,俨置馀杭在棐几。十景东西斗奇列,两峰南北争雄峙。晴光雨色无不宜,推敲好句难穷是。淀池水富惜无山,田盘山好诎于水。喜其便近每命游,具美明湖辄遐企。北门学士家临安,少长六一烟霞里。既得其秀忘其筌,呼吸湖山传神髓。此图岂独五合妙,绝妙真教拔萃矣。明年春月驻翠华,亲印證之究所以。
https://shici.929r.com/shici/ZgxNBWbIs.html
攀来尚隔,望处偏清。
算开到此花,阑珊春已在长亭。
滴粉搓酥,小红墙角倍分明。
年年此际,笼归马上,递遍春城。
昨岁看花,有人秃袖,擘阮挨筝。
怅新来、梁间燕去,往事星星。
只有邻花,依依不作路旁情。
夜深难睡,缤纷花影,筛满空庭。
碧云耿耿,见银河低泻。人在针楼曝衣罢。
告天孙、臣本屠钓江东,疏拙甚,愿以蛛丝巧借。
天孙含笑答,见事卿迟,大抵聪明让聋哑。
试看古今来,刘项孙曹,都留做、残编閒话。
只赐汝狂騃倍常年,好烂醉高歌,花天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