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
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
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这首清代诗人陈沆的《扬州城楼》描绘了扬州城在秋夜中的孤寂景象。首句“涛声寒泊一城孤”,以涛声和寒泊的环境烘托出城市的孤独感,暗示了扬州昔日繁华不再的落寞。次句“万瓦霜中听雁呼”,进一步渲染了凄冷的氛围,通过大雁的叫声,传递出季节更迭和人事变迁的哀愁。
第三句“曾是绿杨千树好”,回忆起扬州往昔的美景,绿杨成荫,生机盎然,与眼前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只今明月一分无”,借明月的缺失,表达了对旧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中间两联“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则揭示了扬州经济的衰败,商家歌舞不再,东南地区物资流转受阻,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尾联“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诗人感慨世事变迁,道德风尚被功利所侵蚀,不禁想起了古代贤人董仲舒,表达了对淳朴道义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扬州城楼为背景,寓言式地展现了历史沧桑和世态炎凉,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