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生肥荐玉池,独将玄液饮玻璃。
云炉兰麝香飘转,坐对风帘窣地垂。
清水生肥荐玉池,独将玄液饮玻璃。
云炉兰麝香飘转,坐对风帘窣地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家修行的意境。
首句“清水生肥荐玉池”,以“清水”象征清静无为的道家精神,“玉池”则寓意高洁纯洁的境界,通过“生肥荐”这一动作,仿佛在说,清水中生长出滋养万物的肥沃之物,为玉池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暗喻道家修行能滋养心灵,使人心灵得以净化和成长。
次句“独将玄液饮玻璃”,“玄液”指的是深邃的智慧或神秘的力量,“玻璃”在这里象征透明纯净的容器,整句意为独自品味着深邃而纯净的智慧之水,如同在清澈的玻璃杯中品尝,既表达了个人修行的孤独与专注,也暗示了道家追求的内在智慧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第三句“云炉兰麝香飘转”,“云炉”是道家炼丹的象征,这里比喻修炼的过程,“兰麝香”代表香气四溢的智慧与道德,整句描绘了在修炼过程中,智慧与道德的香气弥漫,如同云雾缭绕,飘散在四周,寓意着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最后一句“坐对风帘窣地垂”,“风帘”象征着外界的诱惑与干扰,“窣地垂”则是形容风帘轻轻垂落,整句意为静坐于修行之地,面对外界的诱惑与干扰,却能心如止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强调了道家修行中对于外界诱惑的淡然态度,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道家修行的境界,强调了清静无为、内观自省、追求智慧与道德的修行过程,以及在面对外界诱惑时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玉符东麓卓立峰,图志犹称是朗公。
人尽云然胡独不,飘飘合掌行云空。
又如达摩面岩壁,复传曾有点头石。
一之为甚可再乎,初祖生公笑可惜。
兴来为写朗公貌,三鬣何曾求曲肖。
眉毛拖地至今然,海月团团镜光照。
甘凉称地瘠,民贫处穷边。
前者用武际,适遭灾歉连。
赈救不遗力,乃得运转旋。
去岁实大收,今春麦获全。
方伯兹奏报,稔可定大田。
额手为民庆,况无秋税牵。
元气庶因复,比户饱食眠。
幸哉大兵后,屡遇绥丰年。
总荷皇天慈,于我何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