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颜色仍依旧。只添了、眉痕皱。
小院珠帘垂永昼。
吟笺半摺,画栏孤倚,长忆分襟后。
闲中记曲拈红豆。风雨还惊夜来骤。
曾问南园芳事否。
莺如人懒,花如人醉,春也如人瘦。
西山颜色仍依旧。只添了、眉痕皱。
小院珠帘垂永昼。
吟笺半摺,画栏孤倚,长忆分襟后。
闲中记曲拈红豆。风雨还惊夜来骤。
曾问南园芳事否。
莺如人懒,花如人醉,春也如人瘦。
这首《青玉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开篇“西山颜色仍依旧。只添了、眉痕皱。”以西山的静默与人物的愁绪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波澜。接着,“小院珠帘垂永昼。吟笺半摺,画栏孤倚,长忆分襟后。”通过描写小院的静谧和主人公独自倚栏的情景,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
“闲中记曲拈红豆。风雨还惊夜来骤。”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红豆象征着相思之情,风雨则暗示了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波动。最后,“曾问南园芳事否。莺如人懒,花如人醉,春也如人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以莺的慵懒、花的醉态和春的消瘦,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青玉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惨淡岁将暮,烟村忽见梅。
年光背我去,春色为谁开。
半日凭轩槛,无人共酒杯。
芳标深可惜,聊作看花回。
金渊地界东西州,谚云锦担垂两头。
中间石城最佳胜,二十馀年尝再游。
奇峰虽向郡城见,好景半是僧家收。
松萝四面围绝顶,九夏不暑长如秋。
东隅忽值海日出,下照岩壑无深幽。
群阴破散宿雾敛,万象开阔晴云浮。
轩窗高处气势别,纵欲极望诚难周。
蓝凝后嶂远更秀,雪壅前溪寒不流。
软草将春鹿麌麌,浓林未暝蝉啾啾。
禅僧上堂演佛理,镗然钟韵喧层楼。
问之浮世辄不语,应笑世人多谬悠。
下山傥有顿悟者,直须作意无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