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羽惊媒,龙音感悦,匆匆芳讯偷传。
一纸相思,怨红啼湿银笺。
连波别有牵魂处,甚回文、倦眼曾看。
枉猜他,珠腕闲题,粉泪轻弹。
无情河水东流去,打空城寂寞,萤火飞残。
埋玉谁家,秦箫吹冷荒烟。
人间多少伤心事,误南柯、浅醉酣眠。
又争知,孔雀徘徊,还到郎边。
鸩羽惊媒,龙音感悦,匆匆芳讯偷传。
一纸相思,怨红啼湿银笺。
连波别有牵魂处,甚回文、倦眼曾看。
枉猜他,珠腕闲题,粉泪轻弹。
无情河水东流去,打空城寂寞,萤火飞残。
埋玉谁家,秦箫吹冷荒烟。
人间多少伤心事,误南柯、浅醉酣眠。
又争知,孔雀徘徊,还到郎边。
这首《高阳台》词,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哀婉的爱情故事。
词中开篇“鸩羽惊媒,龙音感悦”,以奇特的意象开篇,通过鸩鸟的羽毛和龙的音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凄美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匆匆芳讯偷传”一句,点明了消息的传递,但这种传递却充满了秘密与紧迫感,预示着故事的不平凡。
“一纸相思,怨红啼湿银笺”两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相思之苦使得泪水浸湿了信纸,情感真挚而强烈。随后,“连波别有牵魂处,甚回文、倦眼曾看”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思念之情比作连绵的波浪,难以割舍,同时借“回文”这一古典文学中的独特形式,暗示了主人公对这段感情的深深眷恋与反复回味。
“枉猜他,珠腕闲题,粉泪轻弹”几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等待与猜测中的焦虑与无奈,以及对恋人的思念与期待。而“无情河水东流去,打空城寂寞,萤火飞残”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爱情的消逝,空城与萤火的意象,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孤独。
最后,“埋玉谁家,秦箫吹冷荒烟”两句,通过“埋玉”与“秦箫”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暗示了主人公对恋人命运的担忧与哀叹。而“人间多少伤心事,误南柯、浅醉酣眠”则表达了对世间诸多悲欢离合的感慨,以及主人公在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又争知,孔雀徘徊,还到郎边”结尾以孔雀这一形象收束全词,寓意深刻,既是对故事结局的一种暗示,也是对主人公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的体现。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美丽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