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临欹岸,新流没乱芜。
干戈归燕雀,豺虎涉江湖。
落日孤舟迥,先秋一雁呼。
主人留客苦,挥棹别群凫。
野庙临欹岸,新流没乱芜。
干戈归燕雀,豺虎涉江湖。
落日孤舟迥,先秋一雁呼。
主人留客苦,挥棹别群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通过野庙、新流、乱芜、燕雀、豺虎、落日、孤舟、一雁等意象,展现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悲凉与孤独的画面。
首联“野庙临欹岸,新流没乱芜”描绘了庙宇孤零零地坐落在倾斜的岸边,新来的水流淹没在杂草丛中,暗示了战争之后的荒废与衰败。颔联“干戈归燕雀,豺虎涉江湖”运用对比手法,将燕雀与豺虎相对比,燕雀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而豺虎则代表了战争与破坏,形象地展示了战乱对生灵的摧残。颈联“落日孤舟迥,先秋一雁呼”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落日余晖下的孤舟独自远行,一只大雁的哀鸣划破寂静,仿佛在呼唤着远方的归途,增添了诗作的孤独感和忧郁情绪。尾联“主人留客苦,挥棹别群凫”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不舍与挽留,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离别的现实,挥动船桨与一群鸭子告别,既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奈与漂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星使出关东,兵符赐上公。
山河归旧国,管籥换离宫。
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爱棠馀故吏,骑竹见新童。
汉垒三秋静,胡沙万里空。
其如天下望,旦夕咏清风。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
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
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
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
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
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
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