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亡誓欲报秦仇,秦灭还兴伐楚谋。
一念为韩非为汉,无功何必愿封留。
韩亡誓欲报秦仇,秦灭还兴伐楚谋。
一念为韩非为汉,无功何必愿封留。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题目为《子房》。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个人抱负的抉择。
“韩亡誓欲报秦仇,秦灭还兴伐楚谋。”这两句通过对古代战争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轮回与复杂性。韩国灭亡后发誓要报复秦国,而当秦国被消灭之后,又转而策划攻打楚国。这不仅描绘出一个国家间争霸图谋的宏大场景,也暗示着战争的无休止和历史的循环。
“一念为韩非为汉,无功何必愿封留。”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抉择。一念之间,诗人在考虑是否要为了韩国的复兴而努力,还是应该选择汉朝。然而,如果没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的意志呢?这里体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和个人的功利考量。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战争的反思,以及个人抱负与历史责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洞察。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光景如梭,劝早早回头寻活计。
莫被利役名牵,酒色昏迷。是非人我,空惹闲气。
铅枯汞竭,恁藏休悔,谩尔伤悲。
便做从今,下手理会,宁早莫稽迟。呆痴。自落便宜。
纵养家千口成何济。
枉使身心劳碌,昼夜无眠,老却朱颜,教君憔悴。
何须自苦,怎不回首,自家推算,无常有谁能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