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永遇乐》是一首禅宗风格的词,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超越世俗形象的内在真理。开篇"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引导读者思考人的本质和真实面貌。接着,诗人强调即使技艺高超的丹青也无法描绘出那种超越时空的"旷劫端严相",暗示这种境界是无形无象、无声无色的。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形容这种境界的清晰与宁静,如同明亮的堂屋,不动不摇,直指人心。诗人劝导人们要"回光返照",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归内心,不必在外部世界追求纷扰。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意味着要摆脱尘世的牵绊,让心灵从万物中解脱出来。最后,"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象征着当心灵的迷雾消除,人的本性如明月般显现,无任何遮蔽。
结尾处,诗人表达了与三界众仙相同的境地,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与宇宙大道的合一。整首词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引导读者探寻内心世界的真谛。
瑞阳俊彦彦侍者,貌山泽癯语洒洒。
访我东湖竹边寺,为言来自远公社。
殷勤载觅赠行语,有语非语笔难写。
浑崙一句持赠君,不可取兮亦非舍。
归见溪边老烟菟,当机有掌休便打。
免教臭口向人开,道汝又捋虎须也。
忆昔金仙去后遗双狻,化作双玉南海边。
洞庭山鬼逐不得,夜吼云根今几年。
先生曾作橘洲客,屡撼梧桐怖龙伯。
携归深山动光彩,黑貙缩爪罴藏迹。
烂烂眼有百步威,安眠不动镇书帷。
自惭四座无长物,烦护老颖书中□。
醉墨淋漓日千幅,毫端犹带湖光绿。
怜渠骏猛助奇怪,他日相从校天禄。
六月火云耸奇观,读书舌烂喉吻乾。
西湖水仙珠径寸,使来遗我数百丸。
清冷冰齿嚼不碎,玉池滟滟生微澜。
问仙何处得此物,孤根漏暖来孤山。
霜严雪虐石荦确,美人忽破冰玉颜。
纷纷青黄暗烟雨,我独炎暑馀酸寒。
异材晚成要有待,居然升置鼎鼐间。
君不见周家老将太公望,八十封侯起钓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