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嶂横秋水,招提隐半峰。
白云迷到路,晓日自鸣钟。
法会樵渔熟,斋时鸟雀慵。
试寻方外士,系马就长松。
叠嶂横秋水,招提隐半峰。
白云迷到路,晓日自鸣钟。
法会樵渔熟,斋时鸟雀慵。
试寻方外士,系马就长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中寺院景象。首联“叠嶂横秋水,招提隐半峰”以叠嶂与秋水相映衬,隐现着山寺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次联“白云迷到路,晓日自鸣钟”则通过白云遮蔽道路,晨光中寺庙自行响起钟声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神秘与超然。颈联“法会樵渔熟,斋时鸟雀慵”描绘了僧侣们在法会上的虔诚与世俗生活的和谐共存,以及斋食时间鸟雀的慵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尾联“试寻方外士,系马就长松”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隐居于世外的高人,将马拴在长松下的愿望,体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和审美追求。
平明下碧落,晚投清远峡。
银潢注地来,翠壁连天插。
中含五峰秀,寺载三车法。
龙归石有痕,犀跃无遗柙。
直钓谁得鱼,危矶待鸥狎。
长廊览前题,习之最为甲。
物理求其全,用材无乃狭。
浑诗亦可取,小雨才一霎。
未能臻甫白,源长流不乏。
持杯聊酌茗,清风为停箑。
超然望日下,岚翠忽颓压。
忍涕上孤舟,低头随雁鸭。
一鸟忽惊鸣,众鸟高下噪。
飘风自南至,汹汹结阴瀑。
须臾江涛翻,石裂巨木倒。
禾麻安愗论,畦陇漭若扫。
苍天本好仁,孰使风伯暴。
有叟重咨嗟,吾年行已耄。
此风未尝见,神理所诫告。
我因谕彼侬,天地广覆焘。
噫气亦偶然,何必泥应报。
掉头不吾顾,植杖复悲悼。
新亭彼谁搆,名因翰林揭。
惟南极空旷,朗咏佳兴发。
倾盖忘形骸,辄莫叹华发。
归帆天外低,渡鸟云端没。
中原峥嵘际,天堑限楚越。
宁知承平来,但见山花歇。
君相方圣贤,胡为念京阙。
但穷林泉乐,蹑屐上崷崒。
酒量孰先降,樽罍未云竭。
欲寻太白坟,草间迷断碣。
神交无古今,清风来飘忽。
征辔还催人,东峰挂寒月。
追维平昔游,十几丧六七。
与君虽尚在,踸踔各衰疾。
功名无几何,岁月忽已失。
伻来辱新诗,欲和久阁笔。
文章老愈精,光彩烂星日。
市门果神仙,参军真俊逸。
又如窥沙漠,铁骑万馀匹。
一战孰与当,百胜得深术。
有过惧不闻,愚恶志所嫉。
言归洁其身,天命能自诘。
知音我愈寡,深谷讵敢出。
相望止一江,高议容接膝。
请观商山皓,宁终守蓬荜。
众人拉其华,君子俟其实。
定当卜邻去,携手藏于密。
长沙多禅翁,受也予所慕。
清犹玉潭冰,不著纤垢污。
坚如岁寒柏,不入蝼蚁蠹。
一听玄谈玄,银潢自天注。
源流何其长,涌绝曹溪路。
请陈会面初,赤白照窗户。
短鞭驱瘦马,一蹶复一步。
北趋林下门,解榻欣我遇。
圆瓜剖青瑶,激齿寒浆聚。
支筇拈古语,法乐过韶濩。
廓然外生死,头角白牛露。
师云三百年,儒者莫尔悟。
自兹往游数,道合忘细故。
倏忽捧边徼,狡穴首招谕。
微功有司奏,一命金阙赴。
扁舟泊沙尾,行色业已具。
惆怅难再留,何以慰心素。
日月若驰駃,报体孰坚固。
愿期圆照中,生生迭相度。
回首欲无言,月上潇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