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濩无声郑卫淫,纪纲条理杳难寻。
虽然古乐非今乐,又与民同无古今。
韶濩无声郑卫淫,纪纲条理杳难寻。
虽然古乐非今乐,又与民同无古今。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孟子·今乐古乐》。诗中,陈普通过对“韶濩”(古代雅乐)与“郑卫淫”(指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俗音乐)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代音乐与当代音乐的思考。他认为尽管古代音乐(如《韶濩》)在形式上可能显得庄重而无声,但其深层的内涵和精神价值并不逊色于当时的世俗音乐,因为它们都反映了人民的情感和生活。诗人强调了音乐的本质在于与民众共鸣,而非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古今之别。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对于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即音乐应当服务于人民,体现时代的精神。
功成唾手,侯王那比,倾城难再。
千骑迎来,依旧十分华彩。
婵娟身系兴亡局,一霎笑颦双黛。
恁悤悤、又见昆明劫火,剩妆楼在。
记当年,有春风图画,珠佩江皋初解。
转眼黄紽,勘破华鬘色界。
分明高鸟,良弓志绝,胜冤禽填海。
展生绡、还诵吴郎旧曲,泪珠同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