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郑麦为秋,所需三月雨。
向接方伯奏,东郊趾待举。
晨夙望南云,默祷心怇怇。
油然亦屡作,霈兮方延伫。
不迟数日间,邮传递佳语。
既欣一犁深,更幸两州普。
岂惟滋来牟,兼可播稌黍。
眉舒有馀望,心沃无繁苦。
繄余德凉薄,诚格敢自诩。
祗此省岁心,绥丰愿海宇。
去冬三白兆,春霖润膏土。
皇州景色佳,花柳纷烟墅。
察近而略遐,此戒铭心所。
忆昔扶风守,所虑百里许。
彼喜尚艰致,我喜岂易睹。
齐郑麦为秋,所需三月雨。
向接方伯奏,东郊趾待举。
晨夙望南云,默祷心怇怇。
油然亦屡作,霈兮方延伫。
不迟数日间,邮传递佳语。
既欣一犁深,更幸两州普。
岂惟滋来牟,兼可播稌黍。
眉舒有馀望,心沃无繁苦。
繄余德凉薄,诚格敢自诩。
祗此省岁心,绥丰愿海宇。
去冬三白兆,春霖润膏土。
皇州景色佳,花柳纷烟墅。
察近而略遐,此戒铭心所。
忆昔扶风守,所虑百里许。
彼喜尚艰致,我喜岂易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闻河南山东得雨识喜》。诗中描绘了对雨水的期盼与喜悦之情,以及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首句“齐郑麦为秋,所需三月雨”点明了秋季小麦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接着,“向接方伯奏,东郊趾待举”表达了对官员上奏雨水情况的期待,以及对田野耕作的准备。诗人清晨便仰望南云,内心充满祈求,希望雨水能够如约而至。
“油然亦屡作,霈兮方延伫”描述了雨水的降临,诗人耐心等待,直到雨水充分滋润大地。“不迟数日间,邮传递佳语”写出了收到雨水到来的好消息时的喜悦心情。
接下来,“既欣一犁深,更幸两州普”表达了对雨水覆盖广泛区域的庆幸,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单一种植的小麦(来牟),还能播种其他作物(稌黍)。诗人感到心情舒畅,不再担忧旱灾带来的痛苦。
然而,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德行微薄,不敢自夸,只是因为雨水的到来而感到欣慰。他希望这样的好天气能持续下去,让整个国家都丰收,实现普天下的繁荣景象。
回忆起过去在扶风任职时,面对百里之内的农业生产问题,虽然也有所忧虑,但这次的雨水之喜却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当前雨水充足、土地滋润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农业丰收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感恩,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切期望。
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
门开都护府,兵动羽林儿。
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
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随。
汉使开宾幕,胡笳送酒卮。
风霜迎马首,雨雪事鱼丽。
上策应无战,深情属载驰。
不应行万里,明主寄安危。
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
鸣雁飞初夜,羌胡正晚秋。
凄凉金管思,迢遰玉人愁。
七叶推多庆,须怀杀敌忧。
雄藩镇楚郊,地势郁岧峣。
双旌拥万戟,中有霍嫖姚。
海云助兵气,宝货益军饶。
严城动寒角,晚骑踏霜桥。
翕习英豪集,振奋士卒骁。
列郡何足数,趋拜等卑寮。
日宴方云罢,人逸马萧萧。
忽如京洛间,游子风尘飘。
归来视宝剑,功名岂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