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八变歌》
《古八变歌》全文
汉 / 两汉乐府   形式: 乐府曲辞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0)
注释
八变:其义不详,以“八变歌”为题的乐府歌诗,独此孤篇存世,余概莫传。
章华台:春秋时期楚国所筑的台名,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下有虞泉,是古代传说中太阳西落所没入之处。
络纬:虫名,一名“莎鸡”,秋季鸣虫,因其声如纺线,俗称“络纱娘”、“络丝娘”。
飞蓬:草名。
在古诗中常喻为行踪飘泊无定的游子。
征:行。
怆怆:忧伤悲痛貌。
长望:徐仁甫《古诗别解》认为“长望”即“怅望”。
此回:犹此番,此次。
翻译
初秋时节刚至便刮起了北风,吹到了我所在的章华台。
日暮时分高天上浮云流走,仿佛从那西极崦嵫山吹来。
树林中的枯桑叶飒飒作响,络纬在那空旷的台阶上鸣叫。
飞蓬草在风中飘飘扬扬,让游子触景伤怀怆然而悲。
遥远的故乡已经看不见了,眺望未果只能悲怅地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北风乍起,吹拂着章华台的情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仿佛是从崦嵫山那边飘来,暗喻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

接着,诗人以“枯桑鸣中林,纬络响空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寂寥。枯萎的桑树在林间发出凄厉的声响,而织布机的纬线在空荡的台阶上回响,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冷清与荒凉。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诗人借飞蓬随风飘荡的形象,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翩翩”二字描绘了飞蓬轻盈而自由的姿态,但“游子怀”则透露出内心的沉重与哀伤,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点明了主题——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即使无法回到故乡,诗人也会长时间地眺望,寄托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两汉乐府

两汉乐府
朝代:汉

猜你喜欢

和槐楼瓶中芍药即用原韵

盆盎能留绝世姿,浪蜂惊蝶莫教窥。

幸逃风雨犹为福,取媚轩窗暂入时。

赠远祇应怀孟弋,埋香须遣近要离。

大千春色从人看,比似鹪鹩借一枝。

(0)

丙子下第感赋·其一

依然毷氉醉春风,怕见霜蹄蹴落红。

岂有方干登上第,何烦阮籍哭途穷。

天涯作客逢春暮,独夜思家况病中。

一枕朦胧浑不觉,梦魂飞逐海潮东。

(0)

梨花亭题壁

梨花亭子小桥东,近接南湖一水通。

为看春山归较晚,马蹄踏落夕阳红。

(0)

答石公

极目陪都万幕屯,顾侯杖策气无伦。

诗宗南国风骚古,经证东荒地望尊。

多病祇今宜药裹,旧游终古恋桑根。

吾衰五十君行及,争得同归白下门。

(0)

九日同少符饮·其二

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

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

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

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

(0)

同朱古微侍郎刘伯崇殿撰郑菽问中翰胡右皆观察集沧浪亭·其一

六一吟残世已遥,孤亭寂寂草萧萧。

秋随天上卿云到,人共山中旧雨招。

拨藓细寻墙角字,惜花深立藕边桥。

他年谁作沧浪长,词客风流问六朝。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