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以山字,在世辞世諠。
不改箪瓢乐,而为风雅言。
庞公鹿门宅,陶令柴桑园。
地僻杳难到,白云空飞翻。
山人以山字,在世辞世諠。
不改箪瓢乐,而为风雅言。
庞公鹿门宅,陶令柴桑园。
地僻杳难到,白云空飞翻。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山中逢顾山甫不得过访》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环境。首句“山人以山字”,巧妙地借“山”字表达了诗人的身份,暗示其与自然山水的紧密联系。次句“在世辞世諠”则揭示了他超脱尘世的清高,既在世间又仿佛置身事外。
“不改箪瓢乐”进一步展现了山人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即使身处山野,仍能自得其乐。“而为风雅言”则表明他在与友人交流时,谈论的仍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事,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
后两句“庞公鹿门宅,陶令柴桑园”引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庞德公和陶渊明,他们都是古代的隐逸之士,拥有自己的田园归宿,远离尘嚣。最后,“地僻杳难到,白云空飞翻”描绘了山居之地的偏远与宁静,只有白云飘荡,来访者难以寻觅,凸显出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恬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龙盘凤翥气佳哉,东指斋宫玉辇来。
影入松楸仙仗远,香升俎豆晓云开。
盛仪备处千官肃,神贶乘时万马回。
豹尾叨陪须献颂,小臣惭愧展微才。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靸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