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广东宪陈均二首·其二》
《送广东宪陈均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昴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我如越雪致狺狺,此事牵连亦到君。

久矣浮名等蛮触,付之公论定莸薰。

四知谁不推杨震,三已何曾损子文。

甚欲一行陪祖帐,万山遥隔几重云。

(0)
注释
越雪:比喻自己的清白纯洁。
狺狺:形容狗叫,这里比喻无辜受冤。
蛮触:古代神话中的两个小虫,比喻微不足道的争斗。
公论:公众的公正评价。
杨震:东汉官员,以廉洁著称。
子文: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三次拒绝晋升。
祖帐:古人出行时设在路边的帐幕,表示送别的场所。
万山:形容路途遥远,重重山峦。
翻译
我像越地的雪花般洁白无辜,这件事也牵扯到了你。
长久以来,虚名如同蛮触之争,交给公众的评判来决定是非。
谁能不推崇廉洁如杨震那样的人,子文的三次拒绝权位也没有损害他的声誉。
我非常想一同参加祖帐的告别仪式,但万座山阻隔,只隔着重重云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昴英所作,名为《送广东宪陈均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我如越雪致狺狺,此事牵连亦到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像越冬之雪一般纯洁而坚定,同时也涉及到了与朋友之间的事情纠葛。

“久矣浮名等蛮触,付之公论定莸薰。” 这里诗人提到自己的名声早已随风飘散,与蛮族的接触一样无常,现在只愿将这些琐事交给世人的评判,让它自然归于尘埃。

“四知谁不推杨震,三已何曾损子文。” 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名臣杨震和子文,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品德的推崇,同时也隐含自己希望像他们一样坚守道德,不受外界诱惑。

“甚欲一行陪祖帐,万山遥隔几重云。”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深切愿望——希望能够如同古人那样追随先祖的足迹,但现实中却被无尽的山川和层层叠叠的云雾所阻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名声以及个人品德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昴英

李昴英
朝代:宋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猜你喜欢

熊叔抑同唐应德入四明吊陈约之怃然作诗二首·其一

怜君提宝剑,东去觅徐君。

可惜看花伴,翻同落叶分。

泪倾鄞海月,心断剡溪云。

箧内收遗草,传来不可闻。

(0)

雪夜访王稚钦投赠二首·其一

清时不善宦,幽谷遂遗材。

秪自焚鱼卧,从人结驷来。

漆园寒罢灌,竹径晚犹开。

更有相忘乐,何言兴尽回。

(0)

过古城寄忆熊郡长二首·其一

空山嗟独往,古寺惜重来。

花暗清宵榻,藤交隔岁台。

春风难遣驻,夜壑易成哀。

此地王阳驭,兹时可复回。

(0)

送广平令寇同年应召时尊翁方拜司马先后北上

汉庭今有召,茂宰被弓旌。

飞舄辞花县,鸣珂上玉京。

人悲父母去,余祖友生行。

独忆河阳树,能含别后情。

(0)

偶怀虞山之游因柬张比部寰

我昔虞山泛,登临暮景斜。

雨迷当岸柳,风度隔岩花。

奈此淹京邑,伤哉历岁华。

张骞高兴在,早晚待星槎。

(0)

秋宵酬子安兄作

清夜游家园,眷言怀丘壑。

素月升圆灵,千里共寥廓。

始出东南楼,俄顷西北郭。

华烛灭兰堂,金波荡罗幕。

虽过二八时,光彩纷绰约。

商歌正流响,鲁酒亦未薄。

人生贵适意,胡为坐羁缚。

结发从至今,朱颜怅非昨。

冶服岂常玩,荣名焉足托。

良会聊具陈,丽藻复间作。

穆如扬清风,粲若敷春萼。

申章忝惠连,何以献康乐。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