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靸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靸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
这首元代虞集的《苏武慢》描绘了一位年迈文人回归田园、享受清闲生活的场景。诗人以六十岁回乡,现已过七十岁的经历,表达了对圣上恩泽的感激之情。他早睡晚起,饮食随意,没有过多的心事,仅以几卷残书和一枚破砚自娱,显示出他的淡泊名利,自足于秀才的身份。
诗人鼓励友人“道先生”继续写作,享受诗歌的乐趣,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已远离尘世纷扰。他漫步河边,看着流水滔滔,人事更迭,不觉日落风微。在这样的宁静中,他偶遇一位渔翁,被唤住,似乎在询问他在看什么。这一瞬间,诗人决定放下一切,拿起拐杖,穿上草鞋,只为与渔翁共饮,共享醉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恬淡与随性,以及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迷祛惑去。正好修行做。清静是根源,真门户。
切莫他寻,恐遗遗望仙路。闲闲更闲处。
灵根元明,转转愈为开悟。功圆行满,唯有红霞聚。
往昔得遭逢,亲师父。此则专来教长生诀,频频顾。
方知今得度。便许相随,永永其携云步。
堪叹世间迷误,转转增隆,怎得趖难。
被他同等,一例相赞。每每攒头聚复散。
总做作、百端缭乱。这鬼使暗里、常常把你细算。
待临头看,痴汉□□。
越骋惺惺,伶俐高强,欺慢无惮。
大遇尤、罔圣昧神厮玩。此则看看业限贯。
怎生躲避,也难逃窜。
见追贴、个个添烦恼,共拚尽阴司断。
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福堪当。
晨参夜礼,长是爇名香。
渐渐财疏色减,看分寸、营养爷娘。
擒猿马,古来一句,柔弱胜刚强。从长。
凡百事,先人后己,勤认炎凉。
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
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
逢佳节,欢欣访饮,齐唱满庭芳。
若修仙子圆成,永真诚做他上士。
明明了了,惺惺洒洒,搜寻妙旨。
决烈回头,是自不肯,拖泥带水。
便斩钉截铁,尘缘悉屏,无挂碍,做清泚。
得长生久视。更盈盈、行功齐至。
频频嘱付,一灵耀、金光早起。五彩同如此。
相扶助入丹霄里。
有青童接引,前来迎迓,执琼瑶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