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
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
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
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
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
子意谅已成,我言宁复从。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
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
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
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
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
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
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
子意谅已成,我言宁复从。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
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
这首诗是一位词人对朋友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开篇“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描绘了一幅冬雪覆盖着花园,而内心却渴望春天到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现实中的隔绝感。
接着,“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则是说诗人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心中早已有了归隐田园的打算。这里的“淮光”指的是淮河流域的日出之光,而“酿山色”则形容这份光彩如何渗透在山川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浓郁的情调。
“我亦倦游者,君恩系疏慵”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漂泊的疲惫,以及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感激。这里“君恩”指的是友人的恩惠,而“系疏慵”则形容这份恩惠如何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支撑诗人内心世界的力量。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则是诗人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度过一段平淡而悠长的生活。这里的“耿介士”指的是有才华且操守的人,而“衰迟踪”则形容这种生活的宁静和从容。
下半首诗写道:“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这里诗人通过对官吏积累财物、山川险峻的比喻,以及期待着天气突变却又安坐以待丰收的情景,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市人看先封”则是说诗人希望自己的成就能被世人所认可。
接着,“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子意谅已成,我言宁复从。”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无力回天的哀愁。
最后,“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诗人表达了对没有遇到知音的遗憾,以及希望通过劳作来净化内心的愿望。这里的“我田荆溪上”指的是诗人的生活场所,而“伏腊亦粗供”则是说尽管生活简朴,但也能自我满足。最后两句,则是对江南路途的怀念,以及希望在林间与知己相逢的美好愿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生活和未来的一系列深刻感悟。
我送允恭出狱墙,徘徊别意各凄怆。
来逢易水波浪险,去见燕山草木黄。
子之故人周给舍,同于幽难久备尝。
迪已不肯甘流俗,论治必欲尚先王。
明哲保身虽未得,怀此赤心良可伤。
子实聪明心好古,闻其论说辄彷徨。
我抱困病足如皲,眷念时来类卧傍。
黯然别去消息杳,窘迫相与永难忘。
三尺禁网脱身去,一片袯襫到长江。
有手但执瓦缶物,有足莫走声利场。
世间棼丽一染着,能令耳目充无光。
丁宁告尔复丁宁,此真全身全性之周行。
吁嗟允恭既去矣,送子行行复行行。
回看世故总茫茫,留予露冷风凉夜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