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莺簧百啭齐,提壶仍劝醉芳蹊。
曲尘弄日腰肢弱,翠黛凝颦眉妩低。
泉石似寻天竺寺,渔舟引入武陵溪。
少年簇马观游女,勒住金衔不放嘶。
恰恰莺簧百啭齐,提壶仍劝醉芳蹊。
曲尘弄日腰肢弱,翠黛凝颦眉妩低。
泉石似寻天竺寺,渔舟引入武陵溪。
少年簇马观游女,勒住金衔不放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游乐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和自然美景的画面。
“恰恰莺簧百啭齐,提壶仍劝醉芳蹊。” 这两句描写了春日宴饮的欢乐场景,莺簧鸣叫,与人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的氛围。提壶劝酒,是古代宴席上常见的情形,这里则是在强调春日游乐时的愉悦和惬意。
“曲尘弄日腰肢弱,翠黛凝颦眉妩低。” 这两句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古代女子的柔美与羞涩。曲尘可能指的是细微的春风或是轻盈的尘埃,弄日则是在描绘春光照耀下的温馨场景;翠黛凝颦眉妩低,则更深入地刻画了女性的神态,显示出一种内敛而又不失娇媚的美。
“泉石似寻天竺寺,渔舟引入武陵溪。” 这两句诗人的视角转向自然景观,通过对泉水与岩石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泉石之美,与寻找仙境般的天竺寺相比拟,渔舟引入武陵溪,则是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幽静的自然环境中。
“少年簇马观游女,勒住金衔不放嘶。” 这两句则转向对春日游乐中的年轻人群的描写。少年骑马观赏游玩的女性,这些动作都是在强调春天的活力与欢愉。而勒住金衔,不让马儿奔跑,可能是在表现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活之乐的深切感悟。
去年八月秋风高,大江欲捲银波涛。
故人邀我登寒皋,芒屩踏遍灵山鳌。
兹山浮图接云汉,地维永镇天柱牢。
诜乎云烟倚朱槛,凉飔吹人森毫毛。
归来一病卧夕景,耳中犹闻声滔滔。
今春游山兴尚豪,举足欲上心先忉。
笑我不敢淩绝顶,题诗塔下还周遭。
山鸟斜飞入松影,一声清磬收吟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