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贻月梧何子》
《贻月梧何子》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台月色静娟娟,君理丝桐自不眠。

一夜山光回澹薄,半空鸾影下蹁跹。

路经密邑盱蒲坂,道出雍门扣葛天。

老梦却寻山水去,觉来琴上已无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月色下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沉思。首句“中台月色静娟娟”以“静娟娟”三字,生动地刻画了月光洒在中台上时的柔和与美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君理丝桐自不眠”一句,将诗人的形象引入画面,他独自弹奏着丝桐(即古筝),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表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音乐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或逃避现实的方式。

“一夜山光回澹薄,半空鸾影下蹁跹”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山光在月色的照耀下变得淡薄,鸾鸟的影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些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路经密邑盱蒲坂,道出雍门扣葛天”则通过地理名称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行旅中的思考与感悟,或许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或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最后,“老梦却寻山水去,觉来琴上已无弦”两句,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梦中他似乎回到了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归宿,醒来后却发现琴上的弦已断,或许意味着他在现实世界中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清平乐·其三梅影

从来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无可有。

莫放隔帘风透。一枝相映孤灯。灯明不似花明。

细看横斜影下,如闻溪水泠泠。

(0)

阮郎归

落花时节近清明。南园芳草青。东风料峭雨难晴。

那堪中宿酲。回首处,自销凝。谁知人瘦生。

倚阑无语不禁情。杜鹃啼数声。

(0)

闻蝉

绿阴遮日忽鸣蝉,堕地残红色未蔫。

两岸垂杨低蘸水,梦魂时到故溪边。

(0)

葛仙化

灵山信多异,孤起一万寻。

其上罗诸峰,耸秀欲相临。

危磴巧盘折,古洞閟清深。

丛木开锦帐,飞泉鸣玉琴。

三仙班龙驾,长往无归音。

高阁俨像设,霓衣紫霞衿。

故知飞升骨,偕来幽绝岑。

声利岂不好,奈此老境侵。

吾家穷子安,登览动悲吟。

盛时亦云遇,志大力叵任。

今人已笑古,后人复视今。

天命傥可顺,吾将守素心。

(0)

任氏园二咏·其二舫斋

平生江海志,烟雨一莎衣。

挂帆恨不早,白首心事违。

作斋跨幽塘,想像未觉非。

时倾半樽绿,自钓尺鲤肥。

芦花卧秋风,柳带摇春晖。

寄言宣城守,何必天际归。

(0)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