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平色,望琼瑶千里,江宽无岸。
穿破层云,力与寒争,飞小一行低雁。
思凭客路传缄札,怕字淡、不胜题怨。
好梅花、着后须归,恰趁汉南春暖。堪叹。
年年旅驿,几番雨雪里,游兴都倦。
岁暮孤舟,行傍芦滩,我正征途无伴。
相逢乍出长淮外,忽影入、吴山青断。
近黄昏、嘹唳亲人,又听数声清婉。
水天平色,望琼瑶千里,江宽无岸。
穿破层云,力与寒争,飞小一行低雁。
思凭客路传缄札,怕字淡、不胜题怨。
好梅花、着后须归,恰趁汉南春暖。堪叹。
年年旅驿,几番雨雪里,游兴都倦。
岁暮孤舟,行傍芦滩,我正征途无伴。
相逢乍出长淮外,忽影入、吴山青断。
近黄昏、嘹唳亲人,又听数声清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舟行扬子江上所见的冬日景象,水天一色,琼瑶般的千里江山显得辽阔而无边。诗人笔下的雁群穿透云层,与寒冷抗争,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他借此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担心书信中的情感过于平淡,难以充分传达心中的愁怨。
梅花在春天的到来预示着诗人期待的归期,然而他却身在旅途,经历风雪,游兴已疲。诗人感叹岁月匆匆,每一年都在旅途中度过,孤独地面对雨雪,身边无人相伴。在淮河之外,他意外遇见了雁影,它们的身影映入吴山,增添了寂寥的氛围。
临近黄昏,雁鸣声越发清晰,那嘹亮而深情的呼唤,让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也勾起了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家乡温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