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漫天,掩纸阁、坐到宵深。
狞飙?紧,萧萧竹也难任。
半晌擦檐搔瓦,与丁东铁马,并作清音。寒侵。
怪玉楼,冻和不禁。
多少空江征棹,料征人衣碎,煮酒孤斟。
万玉腾糅,正四垂、阴霰沉沉。
听取洒篷声脆,定触拨、前端离绪,感慨遥吟。
吟未已,还理弦、弹付蜀琴。
飞絮漫天,掩纸阁、坐到宵深。
狞飙?紧,萧萧竹也难任。
半晌擦檐搔瓦,与丁东铁马,并作清音。寒侵。
怪玉楼,冻和不禁。
多少空江征棹,料征人衣碎,煮酒孤斟。
万玉腾糅,正四垂、阴霰沉沉。
听取洒篷声脆,定触拨、前端离绪,感慨遥吟。
吟未已,还理弦、弹付蜀琴。
这首诗以“飞絮漫天”开篇,描绘出一幅春夜寂静的画面,诗人独坐阁中,直至深夜。随着雷声的临近,狂风骤起,竹叶瑟瑟作响,仿佛与屋檐铁马的叮咚声交织成一曲凄清的交响。寒冷的气息侵袭而来,连玉楼都似乎抵挡不住这股寒意。
诗人想象着远方江面上孤独的舟子,他们或许在破旧的船舱中,借酒消愁,衣衫破碎,心境悲凉。天空阴霾密布,飘落的雪花加重了冬夜的沉重。雷声响起时,篷布的破裂声格外清晰,触动了舟子们的离别之情,引发了他们的深深感慨,他们不自觉地吟唱起来。
诗人自己也在这样的氛围中,拿起琴弦,弹奏出一曲蜀地的旋律,将心中的思绪寄托于琴音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雷声之夜的孤寂与情感的激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同情与共鸣。
湘江水落零雨丝,罗浮遥遥梦难期。
华光一逝孤标绝,貌得寒梅第一枝。
肌肤绰约如冰雪,翠袖轻盈弄明月。
篱根竹外无人知,瘦影横波共清绝。
刘生刘生老弥壮,半幅轻绡传意匠。
剡溪美人襟抱奇,对此悠然得真赏。
披图飒飒生微风,春入寒岩雪渐融。
恍疑身向孤山道,十里林峦香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