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失其母,啼号不欲生。
我固无以慰,朝夕缠哀声。
出门暂弃置,入门复屏营。
灭灯人定后,锐意趋幽冥。
鬼神乃馀气,未若人所能。
冤抑或为变,居常终无灵。
亡者果已矣,何用期遐龄。
儿女失其母,啼号不欲生。
我固无以慰,朝夕缠哀声。
出门暂弃置,入门复屏营。
灭灯人定后,锐意趋幽冥。
鬼神乃馀气,未若人所能。
冤抑或为变,居常终无灵。
亡者果已矣,何用期遐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场景。儿女们因丧母而悲痛欲绝,日夜哭泣,诗人自己也无法提供安慰,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听到哀伤之声。他试图暂时将悲伤抛诸脑后,但每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内心的悲痛又会驱使他去面对母亲的离去。他认为,尽管鬼神可能只是残留的气息,不如人的感情真切,而冤屈和压抑并不能使亡者起死回生。诗人明白,母亲已经去世,不再期待她能长寿,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丧亲之痛的深刻体验。
避世山林中,衣草食芋栗。
奈何处朝市,日耗太仓积。
中心久自笑,公议肯相释。
终然幸宽政,尚许存寄秩。
经年汝南居,久与茅茨隔。
祠官一扫空,避就两皆失。
父子相携扶,里巷行可即。
屋敝且圬墙,蝗馀尚遗粒。
交游忌点染,还往但亲戚。
闭门便衰病,杜口谢弹诘。
馀年迫悬车,奏草屡濡笔。
籍中顾未敢,尔后傥容乞。
幽居足暇豫,肉食多忧慄。
永怀城东老,未尽长年术。
晨兴孤舟上,盥濯夜气清。
整巾未皇坐,双橹轧已鸣。
日出江雾散,江上山从横。
区区茅舍翁,晓出露气腥。
收筒得大鲤,爱惜不忍烹。
持之易斗粟,朝饭厌鱼羹。
萧萧远风起,泛泛野雁惊。
忽过百馀里,山水互变更。
逢舟问所如,彼此不知名。
超超江湖间,殊胜地上行。
旦游市井喧,莫宿无人声。
江上诚足乐,无怪陶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