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孤舟上,盥濯夜气清。
整巾未皇坐,双橹轧已鸣。
日出江雾散,江上山从横。
区区茅舍翁,晓出露气腥。
收筒得大鲤,爱惜不忍烹。
持之易斗粟,朝饭厌鱼羹。
萧萧远风起,泛泛野雁惊。
忽过百馀里,山水互变更。
逢舟问所如,彼此不知名。
超超江湖间,殊胜地上行。
旦游市井喧,莫宿无人声。
江上诚足乐,无怪陶朱生。
晨兴孤舟上,盥濯夜气清。
整巾未皇坐,双橹轧已鸣。
日出江雾散,江上山从横。
区区茅舍翁,晓出露气腥。
收筒得大鲤,爱惜不忍烹。
持之易斗粟,朝饭厌鱼羹。
萧萧远风起,泛泛野雁惊。
忽过百馀里,山水互变更。
逢舟问所如,彼此不知名。
超超江湖间,殊胜地上行。
旦游市井喧,莫宿无人声。
江上诚足乐,无怪陶朱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清晨在江上独自乘舟的场景。他沐浴着夜晚残留的清新气息,整理好衣巾还未坐定,就听到船桨发出的轧轧声。随着太阳升起,江面上的雾气消散,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诗人自比为简陋茅舍的渔翁,早晨出门时感受着露水的湿润和腥气。他在捕鱼中收获了一条大鲤鱼,虽然珍贵,却舍不得烹饪,宁愿换取少量的粮食,连早餐都对鱼羹感到厌倦。
远处传来萧瑟的风声,惊动了飞翔的野雁,舟行百里,山水变换,景色各异。诗人遇见其他船只,相互询问去向,却发现彼此都不知名姓。在这江湖之间自由漂泊,比起陆地上的尘世生活,更显得超脱。他早上还在热闹的市井游玩,傍晚则选择在寂静的江上过夜。诗人深感江上的生活乐趣,也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如陶朱公会对此产生向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早起江上的心境与生活点滴。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
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
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我生万事多屯蹶,眄到将圆便成阙。
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薄暮雨愁棼散丝,黄昏坐守犹未歇。
请从乐府歌霜娥,肯向愁人鉴华发。
伊谁天柱追嬉遨,有客钟陵去飘忽。
平生浪说神仙中,至此能无愧凡骨。
三年三见雨中秋,蒙被掩关愁兀兀。
反思作客无好怀,便有良宵转埋没。
羁心却与晦冥称,夜气不随丝管发。
况今万里同阴晴,天意何曾间胡越。
寄声云将谢雨师,我心自有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