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浔阳三题·其三东林寺白莲》
《浔阳三题·其三东林寺白莲》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0)
注释
东林:指东边的树林。
北塘:北面的池塘。
湛湛: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见底清:可以看见池塘的底部,非常清澈。
菡萏:荷花的别称,未开的荷花。
清飙:清风。
芳馨:香气。
琼瑶英: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
夏萼:夏季的花萼,指花苞。
敷未歇:花开未歇,意为花儿还没有凋谢。
秋房:指莲蓬。
结才成:刚刚形成。
夜深众僧寝:深夜时分,所有的僧人都已经入睡。
长安城:古都长安,即现在的西安。
出山去:离开山林,比喻离开清修的环境。
人间种不生:在世俗的人间无法生长,暗示环境对成长的影响。
翻译
东边的树林北面的池塘,水清澈见底。
中央生长着白色的荷花,开着三百朵花瓣。
在阳光下它们闪烁着光彩,清风吹过散发出芳香。
如同银囊破裂香溢出,像玉盘倾泻的露珠。
我惭愧自己世俗的眼光,能见到这如珍宝般的花。
才知道红莲花,空有清净之名。
夏季的花苞还未凋谢,秋天的莲蓬刚刚形成。
深夜众僧都已安睡,我独自起来绕池而行。
想采摘一颗莲子,寄往遥远的长安城。
但又担心离开山林,这莲子在人间无法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湖泊风光图,水清见底,芙蓉盛开。诗人借此景象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世俗尘垢的自我反省。通过白莲花的清净脱俗,诗人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

在这首诗中,语言平实而不失雅致,意境清新而富有哲理。尤其是结尾部分,“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一句,更透露出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修养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篇结合了自然写生与哲理思辨的佳作。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颂古五十五首·其三十三

十字街头铺席开,牛溲马勃尽收来。

等闲落在名医手,贵贱无非是药材。

(0)

板黄

良工采得木千章,如析旃檀片片香。

黄面瞿昙承盖覆,抛砖打瓦又何妨。

(0)

石井

打硬工夫搆得深,谁知水底有蓬尘。

放开一线路头活,落赚几多明眼人。

(0)

古岸

乾坤未剖立雄基,雪衮寒涛日打围。

脚下尽教浮逼逼,直通一路与人归。

(0)

天童德大师火后妆五百罗汉画五十三参建净发库砌松行求纪其实二偈赠之·其二

剃得头光快活生,万松影里唱歌行。

脚头脚底通霄路,平处孤危险处平。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十四

指天指地,小儿子戏。无可慇勤,浇杓恶水。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