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出南楼,气爽浮云灭。
松风吹天箫,竹路踏碎月。
后山鹤唳定,前浦荷香发。
境寂良夜深,了与人间别。
抱琴出南楼,气爽浮云灭。
松风吹天箫,竹路踏碎月。
后山鹤唳定,前浦荷香发。
境寂良夜深,了与人间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天傍晚独自一人在山中的情景。"抱琴出南楼,气爽浮云灭",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携带着琴,从南楼出来,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仿佛连云朵都被这种清新所融化。
接下来的"松风吹天箫,竹路踏碎月"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与自然之美。诗人似乎在用"天箫"来比喻那松间的风声,而"踏碎月"则形象地展现了竹林中月光被踩踏得四散的情景。
"后山鹤唳定,前浦荷香发"这两句,则是对自然之声与自然之香的一种描绘。"后山鹤唳定"表达了一种静谧的境界,而"前浦荷香发"则让人联想到那荷花在秋风中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最后,"境寂良夜深,了与人间别"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感慨。随着夜色越来越浓,诗人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宁静,这种宁静是与尘世隔绝的,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秋夕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一种逃离。